第五章纺织品功能性检验教程.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纺织品防紫外线性能检验 纺织品防紫外线的因素分析 1 纤维种类:不同纤维品种对紫外线的吸收与漫射作用差异较大。 2 织物的结构:织物紧密度越大,其空隙率与覆盖系数越小,紫外线的透过率也小;织物越厚,吸收的紫外线越多,透过率就越小 3 染料:染料的色泽及其用量对紫外线的透过率也有很大影响。 4 后整理:涂层整理等,一方面厚度增加孔隙率降低,另一方面整理剂本身也吸收紫外线。 5 湿度:织物防紫外线能力随其含湿率变化而变化,含湿率越高,防紫外线性能越低。 纺织品耐气候老化性能检验 湿热空气加速老化检验 光加速老化检验 烘箱法—抗热老化检验 氧化法—抗氧气老化检验 纺织品反光、遮光性能检验 一、纺织品反光性能检验 色度性能测试 逆反射系数的测试 二、纺织品遮光性能检验 透光测试 目测真空测试 纺织品抗菌性能检验 人体在正常状态下带有无数微生物,如手上细菌达106个/cm2,头皮上细菌达1.4*107个/cm2,可以说人实际上是生活在微生物中。 纺织品抗菌性能检验 抗菌卫生整理的进展 四千年以前,古埃及人采用药用植物处理包布,保护木乃伊;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德军制服采用抗菌剂处理,防止战伤的二次感染; 二十世纪六十年代末——七十年代初,抗菌整理大规模开发时期,主要是采用无机抗菌剂。有一支性能优异的有机抗菌剂问世:DC-5700 八十年代,出现效果好、安全性高、耐久性的抗菌整理剂,提出了抗菌广谱问题和耐久性问题。细菌、真菌、霉菌的细胞结构不同,抗菌剂对其作用的效果有所区别。床品、毛巾、军装等需经常洗涤或经受雨淋,要求耐久。 纺织品抗菌性能检验 织物抗菌卫生测试方法有定量测试和定性测试方法两大类 定量测试: 将试样和对照织物(未经抗菌整理的织物)分别放入三角烧瓶中,用测试菌种接种,接种后,将对照织物上的细菌立即洗涤并测定细菌数量,然后再将恒温培养后试样洗涤并测定细菌数量,计算出试样的细菌减少百分率。 纺织品抗菌性能检验 纺织品抗菌性能检验 定性测量 将灭菌过的试样剪裁成直径为2cm的试样,贴于已灭菌的琼脂培养基上,再用特定的试验菌(金黄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等)接种过的培养基浇于样品表面,待凝固后于370C培养48h,观察细菌生长情况。靠近试样的周围形成一个环状清洁区——抑菌圈,测量在培养基上的抑菌圈的宽度。抑菌圈的大小表明了试样的抗菌活性。此方法适用于溶出型抗菌整理,且溶出型整理剂与培养基不发生反应。防霉试验采用同样的步骤,细菌培养条件是290C培养96h。 纺织品抗菌性能检验 J:\Microban.mpg 总折痕回复角,用经、纬向折痕回复角算术平均值之和表示。 《纺织品标准与检验》课题组 (1)凸形法(垂直法) 测出折痕恢复角 (2)条形法(水平法) 折皱回复率 =折皱回复角/180×100%。 θ θ (a) 第一部分 第二部分 第三部分 第四部分 第五部分 第一部分 第二部分 第三部分 第四部分 第五部分 《纺织品标准与检验》课题组 织物悬垂性测试 1.测试原理 2、试样 将圆形试样置于圆形支持盘间,用与水平垂直的平行光线照射,得到试样的投影图,通过光电转换原理,直接从电流表读出相应的织物悬垂系数,或用描图法求得悬垂系数。 (1)剪取圆形试样2 块,直径为240mm,试样需平整、无折痕。 (2)在每块试样上标出经向、纬向以及与经、纬向呈45°角的4 个点A、B、C、D,分别与圆心O 连成半径线,如图所示。 (3)在每块圆形试样的圆心上剪一个直径为4mm 的定位孔。 (4)调湿与测试采用三级标准大气条件。  织  物  勾  丝  性  测  试 第一部分 第二部分 第三部分 第四部分 第五部分 《纺织品标准与检验》课题组 针织产品的一个很大缺点是,若其在使用过程中碰到尖锐物体,织物中的纱线或纤维非常容易被勾出,在织物表面形成线圈、纤维(束)圈状(球)或其它凹凸不平的疵点,或者被勾断而突出在织物表面,形成勾丝,严重影响织物的服用性能和外观质量。  三、主要影响因素 纤 维 性 质 纱 线 结 构 织 物 结 构 浮 长  织  物  勾  丝  性  测  试 第一部分 第二部分 第三部分 第四部分 第五部分 《纺织品标准与检验》课题组 将试样以适当松紧程度套在包有毛毡的转筒上, 把一个用链条悬挂的钉锤绕过导杆放到试样表面上,当转筒以恒速转动时,钉锤在试样表面随机翻转、跳动,使试样勾丝。 钉锤法原理 将条状试样一端固定在转筒上,另一端处于自由状态,转筒旋转时使条状试样周期性地擦过下方具有一定转动阻力的针筒,从而产生勾丝。 针筒法原理  织  物  勾  丝  性  测  试 第一部分 第二部分

文档评论(0)

502992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