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肝吸虫病
华支睾吸虫虫卵 肝吸虫虫卵(加藤片) 肝吸虫虫卵 气泡 灵芝 孢子 华支睾吸虫虫卵与灵芝孢子的区别 扇棘单睾吸虫卵 华支睾吸虫卵 3、囊蚴 近圆形或随圆形,大小为(121-150)×(85-140)μm。 囊壁有两层,外层较厚,约3×4μm,内层较薄。 幼虫在囊内卷曲,可见吸盘和腹吸盘及一个大的排泄囊,囊内有黑色素颗粒位于囊内一侧。 从尾蚴侵入鱼体至囊蚴发育成熟,约需23天。 肝吸虫囊蚴(感染期) 排 泄 囊 (黑色) 腹吸盘 囊壁 口吸盘 从生鱼片中分离的肝吸虫囊蚴 (138×115 μm) 肝吸虫囊蚴的电镜图 鱼肉吸虫囊蚴(显微镜下观察) 野生鱼种—麦穗鱼 尾鳍肌肉 背鳍肌肉 囊蚴在鱼体寄生最多的部位 二)肝吸虫囊蚴检查方法 二)肝吸虫囊蚴检查方法 第二中间宿主检查: 1、压片镜检法:将待检的鱼去鳞和皮,切取背部肌肉适量,置两玻片之间,用力夹压使鱼肉成一薄膜,在解剖镜或低倍镜下检视。此法适用于检查小型鱼体。 二)肝吸虫囊蚴检查方法 2、人工消化法:适用于检查大型鱼类。 △消化:切取背部肌肉适量,用刀切碎,称计重量,放入三角烧瓶内,按1:5或1:10比例加入人工消化液,置37℃温箱中过夜,并以玻棒多次搅拌,使充分消化,次晨取出清洗。 人工消化液配方:每1000ml消化液含 9gNaCl, 7ml HCl ,胃蛋白酶10g △清洗:倾去上层消化液,以适量生理盐水稀释,通过30~40号铜筛或纱布过滤于500ml量杯内,静置1h,倾去浮液。再加入生理盐水,静置0.5h后倾去上浮液,依法经过数次清洗沉淀,至上浮液变清为止。 △检查:将鱼肉沉查分次倾入培养皿中,在解剖镜下检视,检查时以手持培养皿作回旋动作,使囊蚴集中于皿中央,以便于检查。 二)肝吸虫囊蚴检查方法 三)流行因素及特点 传染源:感染华支睾吸虫的哺乳动物和人。 传播途径:进食未煮熟的含有肝吸虫活囊蚴的淡水鱼虾而感染 易感人群:人群普遍易感,与生活饮食习惯密切相关。 三)流行因素及特点 由于肝吸虫病是人兽共患寄生虫病,能否在一个地方流行,主要取决于传染源的数量,当地是否有第一、第二中间宿主的存在,以及居民的饮食卫生习惯等因素。 1、传染源 肝吸虫病的传染源除人外,还有猫、狗、猪等家畜,以及狸、鼠等20多种哺乳动物作为传染源。 2、中间宿主 第一中间宿主为淡水螺类,常见有赤豆螺、纹绍螺、长角涵螺及方格短沟蜷。 第二中间宿主为淡水鱼类,常见小鱼有麦穗鱼、兰刀鱼、棒花鱼;大鱼有草鱼、青鱼、白链及鳙鱼等。其次是虾类,如米虾、沼虾。 市面上用于加工鱼生的几种鱼 3、人群感染方式 吃“鱼生”或未熟透的鱼、虾 共餐→食物、食具污染 吞下活囊蚴 其它(污染的手等)→污染食物 * 华支睾吸虫病Clonorchiasis sinensis 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二○一六年五月十八日 目录 肝吸虫包括华支睾吸虫、麝猫后睾吸虫和猫后睾吸虫等,在我国流行的是华支睾吸虫(以下简称肝吸虫)。 肝吸虫病是由肝吸虫寄生在人或哺乳动物(如猫、狗、猪、鼠等)的肝胆管内所引起在以肝胆病变为主的一种人兽共患的寄生虫病。 2010年WHO发布了全球第一份被忽视的热带病报告,肝吸虫病位列其中。 背景 背景:流行概况 全球分布情况:主要分布在东亚和东南亚,包括中国、朝鲜、韩国、日本、越南、印度及菲律宾等国家和地区。 国内流行情况:国内流行非常广泛,全国已遍及27个省(市、自治区)、其中:广东、广西、黑龙江流行最为严重,估计全国感染人数达1200~1500万。 广西流行情况:目前全区已发现61个县(市、区)有肝吸虫病流行或此病存在。推算全区感染人数达350万人以上。 广西肝吸虫病流行特点: 流行趋势:发病率呈快速上升,流行范围扩大。 分布不均,局部地区流行严重。 感染率高,感染度重。 各年龄组均有感染,以成人组感染为主,男性多于女性。 广西肝吸虫病感染率趋势 背景 广西肝吸虫病流行情况 年度 县数 1985 23 1991 29 1994 45 1999 48 2002 52 2004 59 2006 60 背景 全国包虫病等重点寄生虫病防治规划(2016-2020年): 肝吸虫病作为重点防治疾病列入规划 目标要求:到2020年底,全国肝吸虫感染率在2015年基础上下降30%以上,以县为单位各级食源性寄生虫病监测点覆盖率达15%。 背景: 经费:中央转移支付、国家疾控中心下拨、广西区本级财政下拨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