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卷概要1.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卷概要1

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卷 ? 第Ⅰ卷(选择題30分) 一、(共12分,每小题3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注音或字形有错误的一组是 A.狼籍????? 室息(zhì)???? 譬如(bì)????? 不记其数 B.惆怅????? 迄今(qì)????? 深邃(suì)???? 俯首帖耳 C.阴晦????? 寒噤(jìn)???? 恣睢(suī)???? 势在必行 D.愕然????? 踌躇(chóu)??? 屏气(bǐng)??? 司空见惯 2.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⑴他用两手____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 ⑵手刚一动,它便酥酥地____,使人可怜儿的样子。 ⑶苍黄的天底下,远近____着几个萧索的荒村,没有一些活气。 A.抓??? 抖????? 散????????? B.扒??? 晃????? 竖 C.攀??? 颤????? 横????????????? D.抠??? 漾????? 立 3.下面各项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A.美国大学一位语言学教授最新调查显示,92%的学生更喜欢纸质图书,而不是通过笔记本电脑、手机等数字化终端阅读。 B.气候变化让世界各地数亿人的用水安全问题面临更大的挑战,尤其给生活在旱灾或洪灾地区数亿儿童的供水和饮水安全威胁。 C.如何做子女的教育不能仅仅只停留在道德层面的倡导,而要强调子女的义务和责任,是一种自幼培育的观念和行为的自觉。 D.遥感技术产生的海量、多时空大数据,在城市智慧管理和对大众的智能服务方面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3.下面各项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A.美国大学一位语言学教授最新调查显示,92%的学生更喜欢纸质图书,而不是通过笔记本电脑、手机等数字化终端阅读。 B.气候变化让世界各地数亿人的用水安全问题面临更大的挑战,尤其给生活在旱灾或洪灾地区数亿儿童的供水和饮水安全威胁。 C.如何做子女的教育不能仅仅只停留在道德层面的倡导,而要强调子女的义务和责任,是一种自幼培育的观念和行为的自觉。 D.遥感技术产生的海量、多时空大数据,在城市智慧管理和对大众的智能服务方面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4.下面标点符号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副书记张昌尔孝感调研时强调,要把安全放心水送到群众“心坎”上。 B.《皇家俱乐部》让我们体会到主创者的良苦用心——这是一部关于“遗憾”的电影。 C.东阳卢宅、白族民居彩绘、琉璃正脊、根雕、和田玉雕《舌战群儒》……一件件精美的工艺作品令人赞叹。 D.我几乎被那团鸡蛋大小的绒球吓了一大跳(那不是绒球,而是一个花苞),昙花的花苞,千真万确。 ? 二、(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短文,完成5-7题。 中国科举制度 在中国历史上存在1300年的科举制是一种复杂的文化现象。由于科举制影响巨大,人们的评价向来都有很大的差异。 现在多数学者都赞同唐宋时期的科举在历史上起了进步作用,分歧主要在对明清时期科举制度的评价。过去对科举的认识往往以偏概全,例如,很多人到现在还以为明清科举只考八股文。其实,科举考试内容繁多,即使是明清时期的科举,八股文也仅为多种考试内容的一部分或者一科,只是其重要性有点像当代高考或研究生考试中的英语,往往起着决定性作用罢了。但明清两代科举也要考三场,除头场考八股文以外,第二场考论、判、诏、表等当时政府的应用文,第三场考经史时务策,只通八股文而不懂其他知识,也是无法考上的。 在1300年的中国科举史上,无论哪个朝代,策问与对策都是重要的考试题型。策问的内容也非常丰富,举凡政治、经济、军事、法律、文化、教育、天文、地理、民族等各种与国计民生相关的大事或经史典藉中的问题,都可以作为策问题目,统治者也往往通过举子的对策来了解民情、征询解决问题的对策。同时,策试这种形式可以考查应试者的德、识、才、学以及对“时务”即现实问题的見解。特别是时务策,主要是与国计民生有关的问题。 在传统社会,教育和考诚以人文知识为主要内容,西方的中世纪大学和东亚的书院、科举皆然。只有到文艺复兴、特别是工业革命之后,教育的内容才逐渐转到自然科学方面来,注重自然科学,即所谓的实科,是工业文明时代教育的重要特征。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伴随着坚船利炮强劲东来的西学代表先进的工业文明,而当时的中国还处于农业文明的时代,科举考试内容基本上还停留在古代的古典人文知识,自然逃脱不了被停废的命运。 科举是一种复杂的文化现象。然而,在现代中国人对传统事物的看法中,科举大概也是被误解最深的制度。我们不应忽略科举制的历史性。评价历史制度,需将其还原到当时的历史环境中去,这样才不至于使讨论脱离了历史实际。试想在传统社会,能构想出其他更好的选才制度来吗?古代的中国统治者和许多文化巨人并不是没有看到科举制的局限和弊端,也不都是因循守旧之辈,但经过反复比较,最后还是选择了科举制,这实际上是一种择善而从。古代一些

文档评论(0)

yaocen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