玻色—爱因斯坦凝聚.pdf

  1. 1、本文档共1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玻色—爱因斯坦凝聚

极端条件下原子系统的宏观量子效应 玻色—爱因斯坦凝聚 孙昌璞 中国科学院理论物理研究所,北京100080 众所周知, 物质在微观尺度上表现出完全不同于经典运动的量子 行为, 而量子理论则成功地描述了这类诸如原子光谱和黑体辐射的非经 典现象。根据量子理论的波粒二象性学说,实物微观粒子运动也会象光波 水波一样,具有传播,干涉和衍射的波动行为,形成物质波 (或称德布罗 意波)。对于较小的或结构简单的粒子,如电子和中子,人们不仅在实验 上已观察到干涉现象和衍射图样,而且基于这个原理, 成功地制备了现 代测量技术必不可少的电子显微镜和中子干涉仪。 考虑到日常所见中的 宏观物体是由大量服从量子力学规律的微观粒子组成的, 人们自然要寻 求在宏观尺度上最具量子特征的物理现象,如原子和分子集团的宏观量子 效应。 图1:宏观量子态-BEC 产生的计算机处理图象: Scientfic American,278-3 (1998). 对于这种宏观量子效应的进一步研究,不仅可以加深人们对客观世界 的进一步认识,而且也可能导致系列的革命性技术创新。大家知道,对于 光波可以实现它的受激辐射相干放大-激光,那么,对于原子的物质波是 1 否也可以类似地做到这一点呢?这是一个非常自然而又十分基本的问题。 但在没有实现原子系统的一种宏观量子态( 图1 )玻色—爱因斯坦凝聚(BEC) 以前, 这只能是空想。物质波的波长太短了,在通常的情况下,原子波 动的特征并不明显,只有在极冷的玻色-爱因斯坦凝聚状态,人们才能很 好地观察到原子的波动行为;只有在此基础上,人们才能考虑物质波的相 干输出放大问题,才可以制备新一代物质波“光源”- “原子激光器”。 一.原子的宏观量子态--玻色-爱因斯坦凝聚 今天称之为玻色-爱因斯坦凝聚的物理现象是七十年前由爱因 斯坦和玻色预言的宏观量子效应 [1-3] 。1995 年 5 月在美国科罗拉多 大学和美国国家标准局的联合天体物理实验室(JILA )里首次被人 们观测到[4] 。不久以后,Rice 大学和MIT 的研究小组相继报道了类 似的发现[5,6] 。 在 1995 年底, 这个重要发现被国际合众社评为“十 大国际科技新闻”。人们宣称, “终于得到了物质的第五种状态”─ 宏观量子态。 事实上, 组成自然界的粒子可分为两大类─玻色子和费米子。 只有在极低的温度下, 由它们组成的全同粒子体系才分别形成玻色 -爱因斯坦凝聚和费米面填充、表现出各自明显的宏观量子特性。因 此,去实现或发现玻色-爱因斯坦凝聚是人们认识客观物质世界基本 构成的必然要求。1924 年, 通过著名物理学家爱因斯坦的德文翻译, 30 岁的印度物理教师玻色发表了今天称之为 “玻色-爱因斯坦统计” 的第一篇文章[2] 。接着, 爱因斯坦从根本上完善和发展了这项工作, 并大胆地提出了“凝聚”的观念[1]: 即当把玻色状态计数的思想应 用到全同粒子组成的玻色型理想原子气体, 在个临界温度以下, 宏 观数量的原子将突然凝聚到动量为零的单一量子态上, 形成宏观量 子态,其热力学特性 (如比容和比热)将出现非解析和不连续的行 为。对这种由 “平凡”原子组成的无相互作用系统在宏观尺度上会 出现“非平凡”的集体行为, 人们一直困惑不解。直到五十年代中 期, 杨振宁和李政道的工作才使得这个问题得以最后澄清:这种非 平凡性是在保持密度不变且体积和粒子数同时趋向无穷的热力学 极限的结果[7,8] 。

文档评论(0)

wujianz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