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出差异原住民棒球梦的现实与虚幻.PDFVIP

打出差异原住民棒球梦的现实与虚幻.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打出差异原住民棒球梦的现实与虚幻

體育學報第 48 卷第 3 期 打出差異:原住民棒球夢的現實與虛幻 291 體育學報 DOI:10.3966/102472972015094803005 中華民國體育學會 第48 卷第3 期,頁291~308 (2015. 9.) 打出差異:原住民棒球夢的現實與虛幻 林文蘭 國立清華大學社會學研究所 摘 要 臺灣原住民參與棒球運動比例如此之高,主要源自歷史發展脈絡、社會文化積澱、教 育和訓練體制的因素。本文探究原住民棒球夢的發展圖像,反思它如何成為再生產族群形 象的文化媒介,分析棒球運動如何導致原住民社會流動的差異軌跡?本研究超越運動作為 社會流動的視野,從運動作為自我實現和社會存續的觀點切入,針對原住民球隊採取民族 誌、深度訪談和問卷調查等多元研究方法。研究發現:第一,打球圓夢的代間契約,形塑 原住民球員社會行動的意向性,強化其擁有天生優勢的棒球認同,而社會支持網絡更維繫 集體圓夢的再生產。第二,在運動升遷的機會結構中,原住民球員的社會流動呈現出兩種 分殊化路徑-運動專業化的路徑、狹窄化的替代選項。第三,原住民球員競爭限量的運動 升遷機會,造成謀職類聚和社會堆疊。原住民透過打棒球追求機會有限的圓夢果實,然而, 卻在競逐升遷的過程中打造出社會分工的族群差異,被淘汰的夢碎者擁抱下一個取代棒球 夢的職涯選項,創造出原住民球員所肯認和追求的差異未來。 關鍵詞 :原住民、棒球夢、差異、階序、代間契約 原住民的圓夢之球 壹、刻板印象與社會事實: 原住民擅長打棒球 2001 年暑假,歷經四百公里 的搬家旅程, 研究者來到臺灣第一所體育中學任教,新臺幣 原住民是臺灣棒球運動的關鍵參與者。從 伍佰元鈔票上的主角、《冠軍之後》紀錄片的強 日治時期的能高團、嘉農,到戰後的紅葉少棒、 棒、棒壇著名的紅葉少棒、陽家將和郭家班的 國家代表隊、職棒殿堂,均能發現原住民的重 後代同時成為課堂上的學生,令研究者歷經一 要地位。原住民的棒球成就,從人口數和培育 場文化衝擊!打職棒、甲子園和大聯盟是每個 出的選手比例來計算,即可瞭解原住民顯著的 原住民棒球少年心中孕育的美夢。研究者曾試 1 棒球運動參與比例 。媒體甚至聚焦在「無『原』 圖殘忍的戳破年輕的夢想氣球:「如果沒辦法打 職棒呢?」聽到的不脫兩個答案:「那就去釘板 模或當兵啊……。」 1 原住民僅占全臺人口的 2% ,但2007 年中華職棒的登錄比例原住 民球員則超過四成,阿美族占原住民人口的 35% ,但阿美族職棒 球員的比例卻逾八成 ( 婁靖平,2007) 。而在15 支 ( 曾打進八強的) 青棒球隊中,原住民球員占 23% ;在16 支大學甲組和成棒球隊中,

文档评论(0)

ldj215323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