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浅谈高血压病疾病预防及心理护理
浅谈高血压病疾病预防及心理护理【中图分类号】R72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11)12-0149-01
【摘要】通过调查分析,精神刺激和不良的习惯是导致高血压病的主要原因,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健康教育以及用药指导等可对治疗起到积极的作用[1]。通过高血压的健康教育、疾病预防、合理的服药指导,保持心理平衡。能够有效地减少高血压病的发生,降低高血压的危险因素和严重后果,并提高患者的生活、生命质量
【关键词】高血压 健康宣教 疾病预防 心理护理
据报道,中国成年人高血压的患病率为18.8%,即全国约有1.6亿高血压患者,每5个人就有1人患高血压。高血压已成为中国最常见的心血管疾病,是中国的第一大病。目前,全球高血压患者已达10亿,居世界卫生组织预测至2020年,非传染性疾病将占我国死亡病例的79%,其中以心脑血管居首位。虽然现有的降压药已能使90%以上的高血压病人血压降至正常,但高血压的控制程度并不理想。血压得不到有效控制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高血压病的控制率较低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从高血压危险人群(非一般人群)的抽样调查结果看,35-40岁年龄组是高血压发病较多的人群。在2007年的医院门诊人群高血压抽样调查报告显示,在新出现的高血压病例中,35-44岁年龄组占63%,高于其他年龄组;在高血压知晓率上,35-44岁年龄组有1/3的患者不知道自己患有高血压病,并且这个年龄组只有48%的人进行了抗高血压治疗,而规律服药率只有26%;血压控制治疗率仅有38%;人群控制率最低位18%
2 预防
2.1 高血压病的预防 首先积极开展高血压病的健康宣传工作,使患者获得高血压病的基本知识,让其对自身疾病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发现高血压病时应定期复查,经常检测血压,正确认识各种治疗的重要意义,自觉的坚持和定期复查。对文化水平低得病人进行健康宣教时,把医学术语改为通俗易懂的语言与病人交流,使病人尽快理解并掌握教育知识
2.1.1 用药指导 人群中心血管病、脑血管病、肾疾病流行率愈高,则高血压病的重要性就愈大。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就医观念也随之发生了改变,他们在得到疾病诊治的同时,更希望获得与其相关知识的指导[2]。教育病人服药剂量必须遵医嘱执行,不可随意增减药量或突然撤换药物;教会病人或家属定时测量血压并记录,定期门诊复查。若血压控制不满意或有心动过缓等不良反应应及时就医。严格指导、督促患者坚持用药,让患者了解药物的名称、用药时间、注意事项及毒副作用等
2.1.2 饮食指导 教育其要适度运动、控制体重、生活规律、戒烟限酒、心情愉快,改变其不合理膳食习惯,进食低盐、低脂、高维生素饮食,并适当补充钙、钾、优质蛋白。高血压是一种生活方式病,致病原因很复杂,与高盐、高脂饮食、肥胖、缺乏运动、嗜烟酒、精神紧张等多种因素有关。研究结果表明,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如做到合理营养、适量运动、戒烟限酒、心理健康(即健康的四大基石)可减少55%的高血压发病,有75%的高血压病及其引发的并发症是可以预防和控制的
2.1.3 健康宣教 健康教育是健康知识和行为改变之间的桥梁,是低投入、高效益的手段,所以健康教育是高血压预防工作的最佳途径
通过健康宣教的方式可明显改善和降低高血压病的发病率
2.2 心理护理 大量研究证明,保持心理平衡、合理膳食、戒烟限酒不仅能预防高血压病的发生发展,而且是治疗高血压病的有效措施。因此护理工作要从病人的生理、心理和社会等多方进行护理,提高病人的自我保健意识和提倡科学健康的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促进身心健康而稳定血压,护理人员应帮助病人进一步认识多疑焦虑的紧张情绪变化与高血压病的关系,教会病人自我心理放松的方法,劝导病人改变有害无益的性格特征,以维持稳定的情绪状态,清除其多疑焦虑的不良心理因素,平衡机体内环境的稳定,达到健康护理的目的[3]
3 讨论
早检查、早发现、早做正规治疗对高血压患者是十分必要的。通过高血压的健康教育、疾病预防、合理的服药指导,保持心理平衡,能够有效的减少高血压病的发生,降低高血压的危险因素和严重后果,并提高患者的生活、生命质量
参考文献
[1] 谭鹏 中医药导报结果 2007 13 (1) 54-59
[2] 和丽琼 中华临床医学研究杂志 2007(16) 2347-2347
[3] 陈丽军、沈敏 老年医学与保健 2005 (3) 179-180
作者单位:361002 南京军区鼓浪屿疗养院
1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