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形成合理归因.ppt

  1. 1、本文档共1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如何形成合理归因

形成合理归因 ? 我们如何解释他人? 归因理论描述了我们怎样来解释人们的行为。 海德(Heider,1958)指出人们都是以“常识心理学”的方式来解释日常生活事件的。 海德认为人们通常试图将个体的行为归结为内部原因(eg.个人的性格),或者归结为外部原因(eg.人们所处的情景)。 社会心理学家发现人们不是将他人的行为归因于性格就是归因于外在情境。 * 我们如何解释他人? 琼斯和戴维斯(Jones &Davis,1965)指出,我们常常可以通过别人的行为来判断他们的目的和意图。 * 我们如何解释他人? 归因理论家哈罗德凯利(Kelley,1973)指出我们的常识心理学通常可以理性地解释行为。但在对日常行为的解释中,如果出现了其他似是而非的因果关系,我们就会对已经做出的归因大打折扣。 * 人为什么会犯归因错误? 1. 认知和情境意识 2. 文化差异 * 行动者和观察者的不同 当观察他人和我们自己的亲身经历时,我们的观点会有所不同。 聚焦观点偏见 把焦点放在不同的对象身上,会有不同的偏见。 观点在随时变化 当观察者回顾自己的记忆内容时,通常会分配给情境更多的权重。 自我觉知 环境可以改变我们对自己的认识。当我们把注意聚焦在自己身上时,我们更可能将原因归结到自我。 认知和情境意识 2、文化差异 归因研究者研究了我们怎么解释行为,我们什么时候会将人们的行为归结于个人的特质,什么时候该将其归结为环境的影响?基本上我们都会做出合乎情理的解释。然而,在解释他人的行为时,我们却常犯归因错误。我们会把他人的行为更多的归结为内在的特质和态度,而很少考虑环境的影响限制,即使它们是很显著的。 SO… 怎样形成合理归因 首先,要引导个体进行正确积极的归因,及时强化并使其稳定。成功时的稳定归因和失败时的不稳定归因,都有利于保持个体的动力。同样的,将成功归因于能力、努力等内在因素时,容易使个体产生愉快感和自豪感,进而增强自信和保持热情,有助于下一个成功的获得。 怎样形成合理归因 其次,要防止动机性归因偏差影响动机水平。动机性归因偏差是归因者的某种动机因素造成了归因时对信息资料认知加工的偏差。我们要把自己的成功归结于内在的因素,如自身的能力、努力等因素;要把自己的失败归结于外部因素的作用,如任务太难、运气不佳等等。动机性归因偏差在很大程度上源于人们寻求积极感的需要。 怎样形成合理归因 最后,增强个体的自我效能感有助于动机水平的维持和提高。自我效能感是个体对自己行为能力以及行为能否产生预期结果所抱的信念。班都拉认为,个人自身行为的成败经验是影响其自我效能感获得的重要因素。尤其是对于那些自我效能感较低的个体来说,成功经验的获得是激发起学生学习动机,提高学习兴趣的关键要素。 eg、为了更好地激发起学习动机,设置明确合理的学习目标是首位。目标是激发学习兴趣的直接动力,目标的完成使个体产生成功的满足感,进而增加个体的学习动机。 其次,要防止动机性归因偏差影响动机水平。动机性归因偏差是归因者的某种动机因素造成了归因时对信息资料认知加工的偏差。我们要把自己的成功归结于内在的因素,如自身的能力、努力等因素;要把自己的失败归结于外部因素的作用,如任务太难、运气不佳等等。动机性归因偏差在很大程度上源于人们寻求积极感的需要。 训练程序 扩大对失败进行的可能归因的范围 将最初的悲观归因 乐观的归因 最后,增强个体的自我效能感有助于动机水平的维持和提高。自我效能感是个体对自己行为能力以及行为能否产生预期结果所抱的信念。班都拉认为,个人自身行为的成败经验是影响其自我效能感获得的重要因素。尤其是对于那些自我效能感较低的个体来说,成功经验的获得是激发起学生学习动机,提高学习兴趣的关键要素。 eg.为了更好地激发起学习动机,设置明确合理的学习目标是首位。 扩大对失败进行的可能归因的范围 消除悲观归因的第一步是扩大解释失败的可能归因的范围,也就是说,认识到除了自己的解释之外,还存在其他一些可能的原因。例如,一个学生考试失败后可能说:“这是因为我不能像别人那样快地阅读。”对于这种悲观主义,他的老师可以建议另一个同样有效的原因,如无效的策略,不足够的努力、缺乏适当的训练或经验、高的任务难度等。? 将最初的悲观归因 乐观的归因 归因训练的目的是削弱进行稳定、不可控制归因的倾向,鼓励不稳定、可控制的归因倾向。稳定、不可控制归因引起的推论是失败是永久的、不可消除的状况;不稳定、可控制的归因导致的结论是失败是暂时的可消除的状况。

文档评论(0)

hhuiws1482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024214302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