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区最早摩崖石刻佛教造像.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藏区最早摩崖石刻佛教造像

藏区最早摩崖石刻佛教造像今年初夏,我国著名佛教考古学家温玉成教授考察了青海省玉树州勒巴沟的两处摩崖造像。温教授认为“这两处佛龛的年代属于盛唐时代,约为公元8世纪上半叶(大体上是唐玄宗时代)之作。从而可以确认,这是整个藏区现存最早的摩崖佛教造像,意义重大。” 温玉成教授是洛阳龙门石窟研究所前所长、研究员。他从事佛教考古50多年,撰写过11部关于佛教考古的专著和170多篇学术论文。是目前我国佛教考古界的权威专家之一 在考察了大元帝师胆巴(1229-1303年)的故乡石渠县洛须镇(古代称旦麻)后,为了将甘孜和玉树的佛教遗迹作比较研究,6月3日,温教授决定穿越艰险的通天河峡谷,行程130公里,专程考察玉树州的佛教遗迹 勒巴沟发现藏区现存最早的摩崖石刻佛教造像 勒巴沟摩崖位于青海玉树县巴塘乡勒巴社勒巴沟内。温教授一行当天下午4点到了勒巴沟,考察了西区造像。在勒巴沟的三岔路口的显著位置,耸立着一座石砌的噶当觉顿式佛塔,虽然有些残损,他从粗大的“相轮”(塔脖子)、筒状的塔身(塔肚子)判断,该塔造于后弘期,早于元代。温玉成教授说:这是全国少见的后弘期佛塔,时代约为12世纪,建议青海省有关部门加以重视及保护 在古塔北方不远的崖壁上,有两个并列的线刻佛龛。虽然略有剥蚀,但大体保存完好,左面一龛雕刻的是释迦牟尼佛坐于双狮座上说法(双手作转法轮印)的情景。左右各有一尊交脚坐的菩萨。右上方,有三身闻法比丘像,双手合十,倾心听法,右下方及下方还有前来闻法的三头狮子,山羊、马等动物。整个画面显示了佛法无边。普度一切有灵的佛教教义。温教授认为,这在全国也很罕见 右面的一龛,是一尊释迦牟尼佛立像,左手托宝瓶,瓶上出三叶,象征“三宝”。右手下伸,掌心向外,作“与愿印”,表示使人们的祈愿获得成功。用三宝瓶象征“三宝”(佛、法、僧)的作法。温教授说:“在洛阳龙门石窟火烧洞窟门上,就有这种图形,是北魏晚期(公元6世纪初叶)释迦牟尼佛立像。在龙门石窟盛唐时代(唐玄宗时代)也有大量此类造像。根据敦煌石窟的壁画题证可知,这种释迦立像,往往被当成瑞像加以崇拜,最有名的是于阗国瑞像。佛教徒们相信,瑞像可以由甲地,飞到乙地。勒巴沟的这尊瑞像,也许是由于阗国(今新疆和田地区)飞来的吧!” 温教授指出,上述两龛佛像的面相丰满,有盛唐气势。和内地造像不同的是,佛的高肉髻之上,又增加了一个葫芦形的宝严 特别引起温教授关注的是两龛造像右侧的供养人,上排三人,下排一个。上排第一人是男性,头戴吐蕃特有的有护耳的“筒状头曩”,身穿大翻领长袍,青海都兰县出土木棺画上的吐蕃人形象,也是这种打扮。他面露祈盼的表情,双手托一个有盖的宝罐。在把宝物奉献给释迦牟尼佛;他的身后,是一位翻领吐蕃装妇女,面相丰满,额前簪花(牡丹花),双手持莲花供养,她的身后是一个丫髻持花的儿童。在男性供养人身前下侧,有一位比丘胡跪,头顶上有葫芦形宝严,双手举着豆形的有柄香炉,昂首仰望着佛像。很生动,供养人的画面表现了一家三口人及其家僧共同拜佛的生动场面。值得注意的是头上簪花的妇女她是汉族人?还是藏女染上了唐风? 著名的《簪花仕女图》,表现的就是盛唐时代妇女髻上簪花的习俗。供养人中这位簪花的妇女,也可能是汉族贵妇嫁给了吐蕃的贵族。这是一幅藏汉团结友好,甚至联姻的历史画卷。温教授还推测说,这也许是康巴妇女头顶宝珠装饰的来源吧! 关于上述两个佛龛的年代,温教授判断是盛唐时代,约公元8世纪上半叶(大体上是唐玄宗时代)之作,从而可以确认:这是整个藏区现存最早的摩崖佛教造像,意义重大。温教授解释说:我的老师,中国考古学会名誉会长,北京大学宿白教授早年考察拉萨药王山石窟(有中心塔柱)时,指出该窟造于吐蕃前期,但可惜造像毁坏严重,已面目全非了! “文成公主庙”造像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大日如来和八大菩萨曼荼罗 当天接着考察了“文成公主庙”,面对这一铺大型浮雕造像,温教授高度赞扬古代藏族人民的艺术杰作。他说:“这是大日如来佛及八大菩萨构成的曼荼罗。佛及菩萨面相长圆,菩萨有高筒状的鬟髻,大翻领的吐蕃装,依据考古学的类型学及图像学分析,这一铺造像大约造于公元9世纪初叶”。他还和同行的根秋多吉观察了八大菩萨的藏文题名,发现有少数是古藏文,多数是现代藏文。温教授从而推断,彩绘及现代藏文是后代所补作 温教授指出“大日如来八大菩萨曼荼罗”是唐代“开元三大士”善无畏、金刚智、不空所传的“纯密”阶段的密宗图像。国内现存的有西藏察雅县一铺造像,时代约为9世纪中叶。甘肃敦煌榆林窟有一铺壁画,但已不完整,时代为西夏(约12世纪),比“文成公主庙”的造像晚了300多年。至于在东亚,只有韩国庆州石窟庵可作比较,它有圆雕的八大菩萨,但主尊却不是大日如来,造于公元8世纪下半叶。由此看来,可以判断,文成公主庙造像是我国

文档评论(0)

linsspace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