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试论赣南传统采茶戏在中学音乐教学中欣赏及传承
试论赣南传统采茶戏在中学音乐教学中欣赏及传承江西赣南采茶戏,是赣州最具特色的地方戏曲文化,被列入国务院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她集传统客家文化之大成,她历史悠久、表演形式丰富、地方色彩强、具有顽强的生命力、有广阔的受众地域,深受城乡大众的喜爱和欢迎。这门戏曲艺术有较大的生存发展空间,被誉为“中国戏曲百花园中的一朵奇葩”,新中国解放以来,得到国家和地方的高度重视,曾多次进京为国家领导人演出,多部传统和现代剧目被拍成影视作品,影响全国
2008年12月,当地教委启动“赣南采茶戏进校园”活动,把采茶戏作为素质教育和乡土文化教育的重要内容,列入校本课程,把采茶戏的基本知识和精彩唱段介绍给学生,并和校园文化建设、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全民健身阳光体育活动紧密结合起来,力促赣南采茶戏的“种子”根植于青少年一代,掀起了一股学采茶戏、唱采茶歌、跳采茶舞的热潮。当今中学音乐教学,“自主、探究、合作”的模式已成为课堂教学的主流,我们正好以此为切入点,在课堂教学里探索融入喜闻乐见、鲜明地域传统特色的采茶戏音乐,让学生了解、欣赏自己家乡的文化,使优秀的地方传统文化在下一代继续传承
一、激发学生爱家乡的热情,让学生在课堂里认识家乡戏曲音乐,欣赏其歌舞的美。赣南采茶戏迄今已有三百多年的历史。它以九龙茶灯为基础,吸收赣南民间艺术逐步形成,主要流行于赣南、粤北和闽西,一度也传播到广西桂南一带。它俗称“灯子戏”“茶蓝戏”,是江西采茶戏中最有代表性的一种,被誉为“中国戏曲百花园中的一朵奇葩”。赣南采茶戏具有以下特点:音乐唱腔属于曲牌体,以茶腔和灯腔为主,兼有路腔和杂调,俗称“三腔一调”;伴奏均为民间乐器,主要有勾筒(二胡类)、唢呐、锣、鼓、钹和笛子等;其剧目多以喜剧、闹剧为主;题材多以下层群众、尤其是手工艺匠的日常生活为表现对象。传统采茶戏表现的全是下层劳动人民的爱情与劳动,大量的表演身段模仿动物的动作,并以动物的动作命名,歌舞戏相随相伴。采茶戏舞蹈有三绝:矮子步、单水袖、扇子花。采茶戏以当地客家方言为舞台语言,载歌载舞,气氛轻松活泼,语言幽默风趣,融民间口头说唱、民间歌舞、灯彩于一体,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
要在中学音乐教学的程式标准中注入新的本土音乐欣赏教学,首先要有提振学生兴趣的“点”。京剧能在北方地区中小学的普及推广,主要得益于京剧的唱腔――字正腔圆、高亢激越,动作――干净优美洒脱,脸谱――妙趣夸张。赣南采茶戏,吸引学生的是大家都熟悉的乡土曲调,她清新婉转俏皮;舞蹈表现欢快又不失诙谐。我们在课堂里,把采茶戏的基本知识和精彩、欢快唱段,如在形体表演房里,我们亲自将“蛤蟆跳”“鸭子步”等模仿动物诙谐的舞蹈动作给大家欣赏并手把手地教,同学们个个趋步学舞,相互逗得开心大笑!
二、编制采茶戏的代表性曲目及特有的舞蹈动作教案,在中学音乐教学中做基础的普及与推广。学生对采茶戏有了兴趣,我们必须编制一套简单易学的教学方案和初级教材。我们在向当地采茶歌舞剧团专业演员学习请教的同时,我们尝试利用采茶戏舞蹈的基本动作,如圆手摘茶、扇子花、伞花、鸭子步、矮子步等编排了学生音乐课的形体操,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学习,熟练地掌握了采茶戏舞蹈的基本特点;在视听学唱的练习中,我们将采茶戏的代表曲调,如斑鸠调、长歌、红绣鞋串编成稍具现代节奏的练习曲,在课堂内外不断传唱。一时间,学校上下学习采茶歌舞的热潮一浪高过一浪
三、乘势而上,我们继承和创造性地把采茶戏运用到校内外的文艺体育、德育活动中去,传统文化后继有人。值得一提的是,2004年的第19届世界客属恳亲大会闭幕式大型文艺晚会《采茶神韵》,我们有幸被组委会选派,组织学生参加了演出,受到了世界客属乡亲和各级领导的高度赞扬;编创的《山花花开》,获得了全国校园文艺汇演金奖;编创的《采茶小姑娘》《擂茶香、娃娃乐》参加了2008年中央电视台少儿春晚的演出,并获华东地区少儿舞蹈比赛金奖,这两个节目已作为市区两级教委经常性地开展“中小学综合素质汇报演出”的保留节目
我们还将采茶舞蹈融入全民健身阳光体育活动中去。编创的“采茶健身操”轮流安排课间操,让学生既巩固熟悉了采茶戏的歌舞韵律又锻炼了身心。为了让学习采茶戏与德育结合起来,我们让音乐课代表和班长采用采茶曲调,用校规班规填写歌词,开校会班会时,组织集体咏唱。我们还与社会联合起来,激励推动传承采茶戏。我们邀请了当地采茶歌舞剧团专业演员和公园、广场的“老年采茶舞蹈队”的老爷爷老奶奶及学生家长来学校做评委,参加“赣南采茶戏明日之星”评选活动。进一步激发了学生学习采茶戏的热情,为传承赣南采茶戏储备了人才,国家传统文化遗产,后继有人!
总而言之,探索开展赣南采茶戏在中学音乐课程中的欣赏、学习、发扬、光大,培养学生对赣南采茶戏曲的兴趣,其目的是更好地传承和保护好这一国家级非物质文化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