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锡矿山矿区地质构造及矿产分布探究
锡矿山矿区地质构造及矿产分布探究锡矿山锑矿位于湖南省冷水江市矿山乡境内,矿区距冷水江市中心13km,市内有湘黔铁路和312国道通过,交通便利。矿区地形总的趋势是自南向北逐渐升高,最高峰是岳高岭,海拔标高824.80m,最低处为南边玄山溪出口处,标高220m。南北两矿之间的仙人界分水岭地带山顶标高为628.32~709.30m,由于区内沟谷发育和多期构造运动影响,地貌形态属构造剥蚀及局部堆积地形
本区位于湘中北部涟源盆地,前泥盆系地层(Ptbn―S1)出露于盆地四周,内部为上古生界及中生界地层分布,总厚度近20km。锡矿山位于盆地的中部,其南部有白马山―龙山东西构造带,北为冷家溪―九岭东西向构造带,东为株洲―衡阳华夏新华夏构造带,西为雪峰山华夏新华夏构造带,它们构成了湘中盆地,北北东向的城步―桃江深大断裂通过矿田西侧,并与北西向的双峰―涟源隐伏断裂交汇于矿田南部,为成矿提供了优越的区域构造条件。区域岩浆岩广泛发育,矿田北有沩山岩体,南有白马山复式岩体,南西有龙源花岗岩体,北西还有大神山花岗岩体,除龙源花岗岩体距矿田较近(30km)外,其它岩体距矿田均达50km以上
一、地层
地层划分从1934~1984年,经五次修订,现已基本与区域地层配套。矿田出露下石炭统和上泥盆统地层,深部经坑道和钻探揭露,见到中泥盆统棋梓桥组地层。将含矿岩系分述如下:
泥盆系中统棋梓桥组(D2q):为厚―巨厚层状灰岩夹生物碎屑灰岩,见于南矿飞水岩深部坑道中(已揭露厚度约250m)。在F75?下盘与其上部灰岩交汇部位有较好的Ⅲ号矿体产出
佘田桥组(D3S):为矿田出露最老之地层。自上而下分为页岩段(D3S3),灰岩段(D3S2)和砂岩段(D3S1)
页岩段(D3S3):岩性与上覆地层相近,地表和浅部为薄层页岩,中部多为泥晶灰岩夹页岩互层,平均厚54m,矿田深部厚度增大至100余m,在其上下部各出现一层生物灰岩,厚度分别为5-10m、10-20m,在构造发育部位有时被硅化(局部矿化达2%左右),易与含矿层系混淆。底部为浅黄带灰色薄层页岩,厚7-10m,作为与上覆地层划分的标志,以往对本段岩相变化注意不够,存在分层不准确的问题,有待今后进一步解决
灰岩段(D3S2):为矿田主要含矿地层,厚218.77m,又可分为四小段、二十七小层,其奇数层为灰岩或砂岩,有利于硅化和成矿,偶数层多为页岩,不易硅化,起遮挡作用
第四小段为灰岩,生物灰岩夹页岩,盛产珊瑚、腕足类化石,厚11.20m,为Ⅰ号矿体的赋存层位。对应于二十七小层中的D3S2?-1-D3S2-6,南矿Ⅰ号矿体主要产于D3S2-1?,北矿Ⅰ号矿体主要产于D3S2-3?小层上部
第三小段:为一套微晶灰岩夹薄层钙质砂岩韵律层,中部为白云质灰岩夹薄层砂质页岩或粉砂岩,呈书页状,下部为瘤状灰岩,底部为黑色页岩,厚56.02m,为Ⅱ号矿体的赋矿层位,对应于D3S2-7?-D3S2-10?,主要矿体产于D3S2-7?小层上部
第二小段:上部为厚层状灰岩或瘤状灰岩,中部为生物碎屑灰岩夹粉砂岩,底部为薄层灰岩与砂质页岩互层,厚40.61m,对应于D3S2-11?-D3S2-16?
第一小段:顶部见同生角砾状灰岩,中部以厚层状灰岩为主,夹薄层生物碎屑灰岩或砂质页岩,缝合线构造发育。下部为中厚层生物碎屑灰岩、白云质灰岩夹钙质粉砂岩,厚110.94m,对应于D3S2-17?-D3S2-27?
上述一至二小段均为Ⅲ号矿体的赋存层位
砂岩段(D3S1):以似层状白云母砂岩、粉砂岩为主,顶部夹粉砂质页岩,底部夹灰岩或粉砂质灰岩,厚45.05m。此层位在飞水岩矿床1―11中段有Ⅲ号矿体产出,其他中段未见工业矿体
二、构造和矿产分布
矿田处于多种构造体系复合部位,并经多次不同方向、不同性质的应力作用,使构造变得非常复杂
褶皱:从地质平面图上分析,矿田为一轴向北30°东,向南北两端倾伏的半边背斜(称锡矿山背斜),其西翼有F75断裂,东翼有煌斑岩脉穿切和北东向断裂。半边背斜内北东向次级褶皱发育,它们呈左行雁列展布,其轴向为北45°东左右。自北至南有芦茅塘、白云岩、稻草湾、陈家冲、老矿山、童家院、飞水岩、物华、月马山、贯场里等背斜构造。规模较大的向斜构造有仙人界、常子岩、大树向斜等。从剖面图上可以看出:地表和浅部的次级褶皱极为发育,东部甚至有倒转褶皱,但深部的含矿系地层并未引起相应变形(详见39、41线剖面图)
断裂:主要断裂构造:以F75为代表(又称西部断裂),它是由数条彼此平行的裂面所组成的断裂带。走向北30°东,倾向北西,倾角45°-70°(上陡下缓),呈波状弯曲,为正断层,断裂带宽40-60m,最窄只有1-2m,长20km。其断距各处不一,最大达900余m(艳山红),往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