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位骨化与骨化性肌炎.doc

  1.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异位骨化与骨化性肌炎

骨化性肌炎与异位骨化 (2005-12-20 22:10:28) ????异位骨化主要指在软组织出现成骨细胞,并形成骨组织。多半发生在大关节周围,例如髋关节、肘关节等。常见于神经瘫痪的患者。发病机理不清楚。不一定有局部损伤病史。早期局部有明显肿痛,关节活动受限。晚期由于?骨组织形成,导致关节活动限制。 ????骨化性肌炎是指肌肉组织由于损伤或者出血,导致组织机化,形成硬结和挛缩。应该有明确的局部损伤史。局部疼痛不一定很明显,但有一定程度的活动受限。 ????骨化性肌炎,是指正常无钙化的组织发生了钙化以也叫异位骨化。它的发生可与外伤性血肿有关,有的并无明显原因,它的基本病理改变是在纤维结缔组织中,原始细胞增殖活跃伴有丰富的毛细血管网,钙盐沉积,形成骨。成熟的异位骨化具有骨的结构,?外层包裹纤维结缔组织,里面是成骨细胞?,具有小梁结及类骨组织,中心是活跃的原始细胞。 ????原则上应避免早期对受累局部进行热疗,超声波,按摩。缓慢。柔和的运动可预防挛缩。应采用渐进性运动练习,不当的治疗会使骨化加剧,对妨碍活动的骨化的切除,必须等到9-12个月或骨化成熟,骨化静止后才可进行。 ????PUBMED的主题词库里的定义是 heterotopic?ossification:The?development?of?bony?substance?in?normally?soft?structures. myositis?ossificans:A?disease?characterized?by?bony?deposits?or?the?ossification?of?muscle?tissue. ????从英语的定义上看来两者在发生部位上至少还是有差别的。 ????对这个问题的思维可以建立在下面两个方面: ????1、发病机理是否一致?异位骨化是神经瘫痪的常见情况,病理特征是骨化组织。发病原因一般不明确。未必和外伤有关。多半在关节周围,而未必在肌肉内。而骨化性肌炎多半是有明确的外伤史,发生部位是在肌肉内,主要病理改变是血肿的机化或钙化。 ????2、临床表现:异位骨化的疼痛十分明显,而骨化性肌炎疼痛往往不明显。 ????如果我们仔细对照一下骨科学常常说的骨化性肌炎和神经科常常说的异位骨化,会发现两者描述的临床表现是不同的。 ????目前一些书籍的定义确实比较混乱。我们在讨论问题的基础不是一本书如何说,而是要搞清楚道理。 任何临床诊断或者分型都是为了指导治疗。把这两个情况混为一谈,在临床治疗上的指导价值就不清晰了。 信息来源:刘四文摘于中国康复医学会网 骨化性肌炎系指肌腱、韧带腱膜及骨骼肌的胶原性支持组织的异常骨化现象而言。分为两种类型,外伤性骨化性肌炎和进行性骨化性肌炎。其中以外伤性骨化性肌炎最常见。 (一)外伤性骨化性肌炎也称局限性骨化性肌炎,只显单一病灶。多见于30岁以前。常发生在外伤后,也有少数病例为并发与其他疾病者,例如发生在偏瘫、脊髓前角灰白质炎,烧伤或破伤风病人。外伤后,软组织内出血可能是造成骨化的原因。常于外伤2-3周后,在软组织出现钙化及骨化。病变常出现在易接受外伤的部位,如肘、股、臀部。在邻近长骨的骨干部分沿骨干的方向排列,呈层状骨化,而且于一处或数处可与邻近骨相联。病变很少伸延到骨端及关节的部位。骨化好发与肱前肌,表现为肘关节区肿胀与疼痛,肘关节被动与主动活动均受限。疼痛与肿胀减退后在肘关节前方可以摸到一个界线清楚的硬的肿块。因肌肉无弹性,故肘关节伸屈受限;由于肿块的阻挡,屈曲也明显受限。x线特征:受伤后不久可出现局限性肿快。伤后3-4周,在肿快内显示毛状致密象,其临近骨将显示骨膜反应。伤后6-8周,病变边缘部清楚地被致密骨质所包绕,而具有新生骨的外貌。软组织肿块的核心部有时显囊性变且逐渐扩大其内腔,到晚期而显出类似蛋壳状的囊肿。伤后5-6个月肿块收缩,因而肿块与邻近的骨皮质和骨膜反应之间显出x线透亮带。 (二)进行性骨化性肌炎为先天性遗传性疾病患,有时表现为家族性疾患。男性较多见,常发病于婴儿或小儿。常于生后几岁就被发现患此疾病。早期症状为受累部疼痛、热、肿胀,而后,常于背、颈、肩部皮下组织内出现硬块,剧烈疼痛或压痛。此时,可能合并发烧。随着病灶的胶样化,皮下组织的肿块逐渐缩小,以至变硬而固定的肿块。至此,急性期症状暂告消失,x线检查已可知病灶中有钙盐沉着。接着又可有新的病灶出现。因此,可出现一组一组的肌肉、肌腱、韧带相继受累现象。轻微的外伤就可促使病情加重,因此应避免做活体组织检查。大约于30岁以后,此病就停止进展。本病预后不佳,多见于呼吸障碍或嚼饥骨化所致的慢性饥饿。运用中医中药、辨证施治,采用行气活血,化瘀通络,消肿散结的方法治疗本病,通过整体调节使机体阴阳气血达到平衡有序的目的。本病治疗越早效果越佳。我院自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hhuiws1482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024214302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