妊娠分娩和产褥期疾病病人的护理.doc.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妊娠分娩和产褥期疾病病人的护理.doc

妊娠、分娩和产褥期疾病病人的护理 女性生殖系统解剖生理   (一)外生殖器   外生殖器包括阴阜、大阴唇、小阴唇、阴蒂和阴道前庭。      1.阴阜 为耻骨联合前面隆起的脂肪垫。皮下有丰富的脂肪组织与神经。   2.大阴唇 为靠近两股内侧的一对隆起的皮肤皱襞,起自阴阜,止于会阴。   3.小阴唇 是一对位于大阴唇内侧的薄皱襞。富含神经末梢,极敏感。   4.阴蒂 位于两侧小阴唇之间的顶端,极敏感。   5.阴道前庭 为两侧小阴唇之间的菱形区。其前方有尿道口,后方有阴道口,阴道口覆有一层薄膜为处女膜,中央有一孔,月经由此流出。   (二)内生殖器   1.内生殖器及其功能 内生殖器包括阴道、子宫、输卵管及卵巢,后两者合称子宫附件。   (1)阴道:为性交、月经血排出及胎儿娩出的通道。   (2)子宫   1)功能:为孕育胚胎、胎儿和产生月经的器官。         2)解剖结构:子宫位于骨盆腔中央,膀胱与直肠之间,呈前后略扁的倒置梨形。成人非孕时子宫长7~8cm,宽4~5cm,厚2~3cm,宫腔容量约5ml,重约50g。子宫上部较宽称为子宫体,其上端隆突部分为子宫底,宫底两侧为子宫角,与输卵管相通。子宫下部较窄呈圆柱形称子宫颈,子宫体与子宫颈的比例,婴儿期为1:2,成年妇女为2:1,老人为1:1。子宫体与子宫颈之间形成的最狭窄部分称为子宫峡部,在非孕期长约1cm,子宫峡部的上端因在解剖上较狭窄又称解剖学内口,下端因黏膜组织在此处由子宫腔内膜转变为子宫颈黏膜,又称组织学内口。子宫颈内腔呈梭形称宫颈管。   从前面看—输卵管、卵巢      3)组织结构:子宫体壁分三层,内为黏膜层(子宫内膜),中为肌层,外为浆膜层。宫颈管黏膜为单层高柱状上皮,宫颈阴道部为复层扁平上皮,宫颈外口柱状上皮与鳞状上皮交界处是子宫颈癌的好发部位。   4)子宫韧带:共有4对。①圆韧带:作用是维持子宫呈前倾位置。②阔韧带:作用是保持子宫位于盆腔中央的位置。③主韧带:作用是固定宫颈位置,保持子宫不致下垂的主要韧带。④宫骶韧带:作用是将宫颈向后向上牵引,间接地保持子宫前倾位置。   输卵管      从后面看 输卵管、卵巢      卵巢         (3)输卵管:是精子与卵子相遇结合成为受精卵的部位,也是向宫腔运送受精卵的通道。输卵管由内向外分为四部分:间质部、峡部、壶腹部和伞端。   (4)卵巢:为一对性腺器官,具有生殖和内分泌功能。   2.内生殖器的邻近器官 内生殖器的邻近器官有尿道、膀胱、输尿管、直肠和阑尾。它们相互毗邻,相互影响。   临近器官      女性生殖器官      (1)尿道:长4~5cm。女性尿道短而直,接近阴道,易发生泌尿系统感染。   (2)膀胱:位于子宫前方的囊状肌性器官。充盈的膀胱可影响子宫及阴道,故妇科检查及手术前必须排空膀胱。   (3)输尿管:为一对肌性圆索状管道,长约30cm。从肾盂开始下行,于子宫颈外侧2cm处,从子宫动脉下方穿过,向前、向下而入膀胱底。   (4)直肠:上接乙状结肠,下接肛管,长约15~20cm,前为子宫及阴道,后为骶骨,上段有腹膜覆盖,下段没有。肛管长约2~3cm。妇科手术、分娩时应避免损伤肛管及直肠。   (5)阑尾:位于右髂窝内,长7~9cm。妊娠期阑尾的位置可随子宫增大而向上向外移位。阑尾炎症可累及生殖器官。   (三)骨盆   1.骨盆的组成及分界   (1)组成:骨盆由骶骨、尾骨及左右两块髋骨组成。   关节:耻骨联合、骶髂关节、骶尾关节。   韧带:骶棘韧带、骶结节韧带。   (2)分界:以耻骨联合上缘、髂耻缘及骶岬上缘的连线为界,将骨盆分为上下两部分,上称假骨盆(大骨盆),测量其径线可间接了解真骨盆的大小;下称真骨盆(小骨盆),是胎儿娩出的通道,又称骨产道。               2.骨盆的平面及径线骨盆腔分为3个平面:   (1)入口平面:共有4条径线:   1)入口前后径:也称真结合径。平均值约为11cm。   2)入口横径:左右髂耻缘间的最大距离,平均值约为13cm。   3)入口斜径:左右各一。左骶髂关节至右髂耻隆突间的距离为左斜径;右骶髂关节至左髂耻隆突间的距离为右斜径,平均值约为12.75cm。   入口平面         (2)中骨盆平面:其前方为耻骨联合下缘,两侧为坐骨棘,后方为骶骨下端。此平面是骨盆最小平面,具有产科临床重要性,有2条径线。   1)中骨盆前后径:平均值约为11.5cm。   2)中骨盆横径:也称坐骨棘间径。两坐骨棘间的距离,平均值约为10cm。   中骨盆平面            (3)骨盆出口平面:为骨盆腔下口,由两个在不同平面的三角形组成。坐骨结节间径为两个三角共同的底,前三角的顶端为

文档评论(0)

jiaoyuguanliji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