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三种律文的颁行年代谈《二年律令》的“二年”问题 .docVIP

从三种律文的颁行年代谈《二年律令》的“二年”问题 .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从三种律文的颁行年代谈《二年律令》的“二年”问题 .doc

  从三种律文的颁行年代谈《二年律令》的“二年”问题 1983年底至1984年初,湖北江陵张家山247号汉初墓葬里,发现了1000多枚竹简,其中包括亡佚已久的汉律。由于首简背面有“二年律令”四字,因以名篇。但是有关《二年律令》的颁行年代,即“二年”问题,学术界还存有争议。 一种意见认为是指吕后二年。李学勤先生,原整理者主此说。其证据主要有三:一、与《二年律令》共存的历谱所记最后年号是吕后二年[1]。二、《二年律令·具律》有优待吕宣王及其亲属的法律条文,而吕宣王是吕后于吕后元年赠与其父的谥号,这种律文到诸吕被诛,文帝即位后一定要被废除[2]。三、《二年律令·津关令》有优待“鲁侯”的规定。鲁侯为吕后外孙鲁王张偃。鲁国置于吕后元年[3],文帝元年废为侯。鲁王享受的种种特权只有在吕后执政时期才有可能[4]。 由于同出历谱只能用于判断《二年律令》的年代下限,有“吕宣王”和“鲁侯”字样的律文也有可能是吕后时所追加[5],所以“吕后二年”说引起部分学者的怀疑。 张建国先生根据《史记.萧相国世家》 “汉二年, 汉王与诸侯击楚,何守关中,侍太子,治栎阳。为法令约束,立宗庙、社稷、宫室、县邑……”, 《汉书.高帝纪》“(汉二年春正月)赦罪人。二月癸未,令民除秦社稷,立汉社稷。施恩德,赐民爵。蜀汉民给军事劳苦,复勿租税二岁。关中卒从军者,复家一岁。举民年五十以上,有修行,能帅众为善,置以为三老,乡一人。择乡三老一人为县三老,与县令、丞、尉以事相教,复勿徭戍”,“(六月)壬午,立太子,赦罪人。……兴关中卒乘边塞”等文献记载,认为汉王二年萧何曾经制定汉律,《二年律令》之“二年”当指汉高祖二年[6]。 曹旅宁先生在张文基础上,进一步指出,张家山汉墓竹简共有二十九条有“盈”字,不避汉惠帝刘盈之讳,《二年律令·秩律》不见“安陵”(惠帝陵)若干石等记载,认为制定的时代一定是在汉惠帝元年之前[7]。 因而要廓清《二年律令》的“二年”问题,必须从律文的内在逻辑联系中,寻找新的年代证据。我们通过对《钱律》,《捕律》,《秩律》三种律文颁行年代的分析,认为此“二年”只能是吕后二年。 一、《钱律》的颁行年代在高后二年七月以后[8] 《二年律令·钱律》: 钱径十分寸八以上,虽缺铄,文章颇可智(知),而非殊折及铅钱也,皆为行钱。金不青赤者,为行金。敢择不取行钱、金者,罚金四两。 (简197-198) “钱径十分寸八以上”,整理者注:“十分寸八,即十分之八寸。”说可从。秦汉衡制十分为一寸,“钱径十分寸八以上”指钱的直径在八分以上,此即是吕后二年七月币制改革所行用之“八铢钱”。 《史记.平准书》:“汉兴,接秦之弊,丈夫从军旅,老弱转粮饷,作业剧而财匮,自天子不能具钧驷,将相或乘牛车,齐民无藏盖。于是为秦钱重难用,更令民铸钱,一黄金一斤,约法省禁。” 注引《索隐》顾氏按:“《古今注》云‘秦钱半两,径一寸二分,重十二铢’”。又“《集解》《汉书·食货志》曰:‘铸榆荚钱。’ 《索隐》《食货志》云‘铸荚钱’。按:《古今注》云榆荚钱重三铢,《钱谱》云文为‘汉兴’也。”高帝时由于物质匮乏,供币量不足,允许民间私铸钱。轻钱通行的结果,见《史记.平准书》:“而不轨逐利之民,蓄积余业以稽市物,物踊腾粜,米至石万钱,马一匹则百金。”可见通货膨胀严重影响了汉初政权。 高后时先后对币制进行了两次改革。第一次在高后二年七月,废“荚钱”,改行“八铢钱”,并禁止民间私铸[9]。《汉书.高后纪》: “(高后二年秋七月)行八铢钱”。 注引应劭曰:“本秦钱,质如周钱,文曰‘半两’,重如其文,即八铢也。汉以其太重,更铸荚钱,今民间名榆荚钱是也。民患其太轻,至此复行八铢钱”。此实重八铢,钱文仍作“半两”。与《古今注》“秦钱半两,径一寸二分,重十二铢”比较,“钱径十分寸八”正重八铢。这说明《二年律令·钱律》所指的“钱”就是“八铢钱”,《二年律令·钱律》的颁行年代当在高后二年七月或稍后,但不得超过高后二年。 高后六年又进行了一次改革,这次改革减轻了铸币重量,仍由政府掌控铸币权[10]。《汉书.高后纪》:“(高后六年六月)行五分钱”。五分钱即指钱径十分寸五,重五铢。这显然不符合《二年律令·钱律》的规定。所以我们认为《二年律令·钱律》的适用时间当为高后二年七月至高后六年六月。 《二年律令·钱律》的完全废除在文帝五年[11]。《史记·汉兴以来将相名臣年表》载文帝五年“除《钱律》,民得铸钱。”《汉书·文帝纪》:“(五年)夏四月,除盗铸钱令。更造四铢钱。”注引应劭曰:“听民放铸也。”又“文帝以五分钱太轻小,更作四铢钱,文亦曰‘半两’,今民间半两钱最轻小者也。” 《汉书·食货志》有一大段同《二年律令·钱律》相关的文字,现摘抄如下: (文帝五年)除盗铸钱令,使民放铸。贾谊谏曰:“法使天下公得顾租铸铜锡为钱,敢杂以铅铁为它巧者,其罪黥。

文档评论(0)

ggkkppp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