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讲应对与心理防御机制.ppt.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七讲应对与心理防御机制.ppt

第七讲 应对与心理防御机制 人的行为活动受动机所驱使,而动机又是以需要为基础的 当需要和动机不能顺利实现时,就会使人产生心理冲突和挫折 为保持心理上的平衡,个体便启动各种应对方式和心理防御机制进行应对 一、挫折 (一)、挫折的概念 挫折是指个体在为实现动机而从事有目的的活动时,遇到不可克服的障碍而产生的紧张状态和相应的消极情绪反应 挫折并不都是消极因素,其后果有利有弊 挫折大小与挫折耐受力 (二)、挫折的原因 1、外部因素 自然环境因素:如无法预测的突发事件、自然灾害、意外事故、疾病等 社会环境因素:远比自然环境因素大的多 2、内部因素 生理因素:如身体的某种缺陷 心理因素:性格缺陷、能力差、经验不足等 (三)、影响耐受挫折的主要因素 1、动机的重要性 动机的重要与否与挫折的强弱有关 动机的重要与否,与个人的心理发展、需要结构、认知水平有关 2、抱负水平: 即期望值,也就是期望水平和目标大小 3、个体容忍力 遗传与生理条件:高级神经活动类型;身体的强壮等 经验、阅历、受教育水平与社会地位等 二、应对 (一)应对的概念 应对(coping)是人们为应付心理压力和挫折,有意识地做出的认知性和行为性努力。 应对通过调整自身的价值系统、改变自己对挫折的认知和情绪反应,借以减少精神痛苦,维护自尊心,求得心理平衡。 它收个体的认知评价、生活经验、个性特征及社会支持 应对风格(coping styles):相对稳定和习惯化了的应对方式 (二)常见的应对方式: 1、投身社会公益事业 2、积极参加与拓展业余爱好 3、努力工作、发奋学习。争取优异的 成绩来弥补精神上的创伤 4、搞迷信或参加宗教活动 5、求助他人,寻求外界支持 6、主导克制不良情绪反应 7、使用烟酒、镇静麻醉剂,借以消除心中的 烦闷与忧愁 8、性活动增加,以发泄内心的痛苦和不满 9、直接攻击、报复行为 10、自罚、自伤与自杀企图或行为 良好的应对 对身体不良的应对 对社会不良的应对 对社会危害的应对(最危险的应对) 最不良的应对 三、心理防御机制 (一)、心理防御机制的概念 心理防御机制,是弗洛伊德提出的,是精神分析理论的一个基本概念 复习精神分析理论(心里动力学理论): 1、潜意识理论(意识、前意识、潜意识) 意识:能被自己察觉到的心理活动:遵循“现实原则”和“道德原则” 前意识:当前未注意到,经人提醒、集中精力、努力回忆即进入意识的心理活动 潜意识:又称无意识,是不能被自己意识到的心理活动,包括个人原始的盲目冲动、各种本能以及与本能有关的欲望,是支配人类活动的主要根源,遵循的是“享乐原则”  不能将潜意识中的本能欲望随意进入意识层,要严密防守 2、人格结构理论(本我、自我、超我) 本我:又称原我,是人出生以后所有的心理成分和各种本能,特别是性本能。位于潜意识的最深层,是一切心理能量的源泉。按“享乐原则”行事 自我:是意识状态下的自己,按“现实原则”行事 超我:是道德化了的自我,是人格中最高层次、最文明的部分,包括良心和自我理想,按“至善原则”行事 3、性本能理论:力比多:本能冲动或欲   望的能量 4、释梦理论:潜意识以梦的形式进入意   识状态 5、心理防御机制理论 心理防御机制是一种潜意识的心理保护机制 心理防御机制 个体处于在挫折与冲突的紧张情绪时,在其内部心理活动中所产生的解脱烦恼、减轻内心不安,以恢复情绪平衡与稳定的适应性心理反应。 即人们为了应付各种心理压力或挫折,适应环境而使用的一种策略。 (二)、心理防御机制的作用    有两种作用 积极的作用 消极的作用    当心理防御机制失效、使用不当、或过多的依赖,以致破坏了正常的心理活动,妨碍了适应社会的能力,才被视为异常,甚至病态。 (三)、常见的心理防御机制   一般可将心理防御机制分为四大类  1、自爱的防御机制  2、不成熟的防御机制  3、神经症性防御机制  4、成熟的防御机制     1、自爱的防御机制    此类心理防御机制是不能区分自我与客观现实的界限,常轻易地否定、歪曲事实来保护自己。常见于婴儿期人格及精神病人,故又称“精神病性”防御机制 (1)、否认:是最原始简单的心理防御的方法 (2)、外射:把挫折的原因归咎于别人 (3)、曲解:如把别人的排斥当做照顾,把别人的讽刺当做赞扬,以保持自尊性不受伤害  2、不成熟的防御机制:    又称幼稚的防御机制,多见于幼儿期,成人中多见于较轻的精神病人  (1)、退行:这种现象各年龄段均可看到  (2)、幻想:“白日梦”“自我陶醉”  (3)、内射:可见于抑郁症的病人 3、神经症性防御机制    此类心理防御机制多见于少年期,成人中常被神经症患者使用 (1)、潜抑:把不能被意识所

文档评论(0)

144416862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