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二章 光纤传输网
2.1 概述
一、光纤传输网在电信网中的地位、作用和发展
1、电信传输网的发展历程
通信网的物理传输层三个发展阶段:
第一代:铜线(缆);
第二代:光纤代替铜线;
第三代:光纤通信中采用WDM技术和光放大器。
下一代通信网将是全光网络。
2、现代电信网
现代电信网:三网合一。
即:电话网、计算机网、有线电视网
3、电信传输网结构
(1)水平观点
(2)垂直观点
(3)SDH、WDM和全光传送网(OTN)
相同:SDH系统和WDM系统已成为核心网的主体和支柱,都属于传送层网,都是建立在光纤这一物理媒介上的传输手段。
两者本质区别:
SDH系统是在电的通道层上进行复用、交叉连接、组网等,在光纤上进行传输,实施的是“光同步传送网”;
而WDM系统则是在光域上进行复用和组网的。WDM系统不仅能承载SDH信号,也能传送其他信号,与信号格式无关,对业务是透明的。
全光传送网是指光信息流在网络中的传输时始终以光的形式存在。网络中的主要节点引入了光分插复用设备(OADM)或光交叉连接设备(OXC),智能地实现光层上的交换和交叉连接。
三、光纤通信使用的光波范围
光波属于电磁波范畴,P45
光纤工作区:近红外区
波长:0.8~1.7μm
相应频率:176~375THz
四、光纤通信的特点与应用
1、特点(优点)P45
(1)频带宽,通信容量大;
光波为载频,理论上容量无限大。
(2)损耗低,中继距离长;
损耗可以达到0.18dB/km。
(3)抗电磁干扰能力强;
传输线路为非金属,不受电磁场干扰。
(4)无串话干扰,保密性强;
光波很难泄漏出来。
(5)线径细,重量轻;
直径约为0.1mm,柔软,重量轻。
(6)节约有色金属,原材料资源丰富;
光线材料主体为石英(SiO2)。
(7)耐腐蚀;
非金属材料。
(8)成本不断降低;
(9)其他;
光通信设备能耗小,体积小,方便扩容,有利于系统设计的灵活性与扩展性。
2、应用
(1)市内电话、长途电话以及海底通信系统;
(2)电力、铁路、煤矿、输气、输油管路的通信和控制系统中;
(3)飞机、轮船、导弹内部的信息传送系统中;
(4)电视广播、交通运输、钢铁厂、大楼内等通信系统中;
(5)计算机及局域网、城域网、广域网和因特网中。
五、光纤通信的基本构成
P23 1.4.2中已经涉及到过。
一个典型的点到点光纤通信系统由三个部分组成:
光发送端机、光缆传输线路和光接收端机。
调制方式作为自学内容。
2.2 光纤
一、光纤的结构和种类
1、光纤的结构
(1)光纤:光导纤维,圆柱形玻璃纤维。
(2)基本结构
纤芯:主要材料是SiO2(石英)掺杂微量的Geo2、 P2O5杂剂,以提高纤芯的折射率(n1);
包层: 通常是纯SiO2,或掺杂微量的B2O3 或F等,降低折射率(n2);
为什么要n1n2?
涂覆层:保护光纤,增强机械强度,厚度为5~50um。
2、光纤的种类
分类方法很多
二、光波在光纤中的传输机理
1、光学中的反射和折射原理
全反射的条件:
(1)n1n2;
(2)θ1θc;
其中:θc=arcsinn2/n1
2、光纤纤芯中的光线路径是怎么样的?
(1)单模光纤
(2)多模光纤
a.阶跃型光纤
b.渐变型光纤
三、什么是传输模式?如何实现光纤的单模传输?
1、单模与多模光纤及什么是传输模式?
单模光纤就是只能传输一种模式的光纤。可以看作只有一条光线传输。
多模光纤就是允许多个模式在其中传输的光纤,或者说在多模光纤中允许存在多个分离的传导模。可以看作多条光线传输。
书本P49 图2-8中有两种不同的光纤示意图。
模式在射线理论中,通常认为一个传播方向的光线对应一种模式,有时也称之为射线模式。
概念参见:书P52
2、如何实现光纤的单模传输?
单模传输条件:光工作波长λ0大于截至波长λc。
截至波长λc由光纤自身决定。
λc=
其中:2a为纤芯直径
为相对折射率差
n1为纤芯折射率
一般单模光纤的a都很小
四、光纤的损耗特性
损耗(衰减)是限制光纤通信系统的中继距离的主要因素之一,是必然存在的
1,产生损耗的原因:
(1)光纤本身的损耗:含本征吸收损耗、杂质吸收损耗、瑞利散射、光纤结构不完善引起的散射损耗(波导散射损耗)。
(2)附加损耗: 因成缆、敷设、接续、耦合与连接引起的
2、损耗的单位
一般用α表示损耗系数(或称为衰减系数) ,单位是dB/km,即传输单位长度(1km)光纤所引起的光功率减小的分贝数。
3、光纤的低损耗工作窗口
三个窗口:0.85μm、1.31μm、1.55μm。
其中前两个用于多模光纤、后一个为单模光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