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室顶板裂缝的分析及处理概要1.doc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地下室顶板裂缝的分析及处理概要1

地下室顶板裂缝的分析及处理 本人通过参加上海地区一项住宅工程地下室顶板裂缝处理过程,对裂缝的成因进行分析,并提示了处理方法到预期效果,现将防治处理过程总结如下: 工程概况 该工程地下室为一南北宽87m,东西长215m的不规则形平面,南面敞开,沿东、北、西面周边布置五幢高层住宅,地下室中除主楼占去的面积外,其余机种均用于停车(以下称地库);高层主楼为剪力墙结构,地库为单层框架结构,柱网一般为9 X 9m(范围包括附图第六、七区)。 工程地处上海软土地区,设计采用桩筏基础,主楼为¢1000、¢1200mm的钻孔灌注桩,桩端进入强风化岩层,地库为¢800mm的钻孔灌注桩,桩端只进入砂层。地下室底板板厚400mm采用带肋筏板(桩基承台),地下室顶板位于主楼一层楼面处,为肋形楼盖,板厚120mm,地库顶面为井字楼盖,板的区格为3 X 3m,板厚150mm。地下室底板及顶板均采用整体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不留永久性变形缝,施工阶段也不设后浇缝。 该工程施工顺序见图一,在底板和地下室墙全部施工完毕后,第一阶段按图中第一、二、三区的顺序浇灌地下室顶板,并施工一、二、三幢高层主楼,至三幢高层主楼结构完工;第二阶段按图中第五、四、六区和第七区的顺序浇灌地下室顶板混凝土,三个区之间间隔2~3个月,于1999年中浇完全部地下室顶板。 2000年春夏之交,因雨季及顶板积水,发现顶板板底渗漏,经检查,顶板可见且贯穿裂缝达245条,比较集中于第四、第五和第六区,裂缝主要位于小井格板内,其走向为板的对角线方向,如附图一所示。 该工程在施工期间对桩基沉降进行了观测,到目前为止,三幢已建主楼基础最大沉降量27mm,地库只观测一次,未见沉降。 钢筋混凝土结构裂缝及其控制 裂缝的分类 裂缝根据宽度大小和产生的原因可分为微观裂缝和宏观裂缝。 微观裂缝:尚未承受荷载的混凝土结构中存在肉眼不可见(宽度小于0.05mm)的裂缝。微观裂缝可分为: 1)粘着裂缝: 围绕在骨料与水泥石(水泥浆凝固体)粘着面上的裂缝。 2)水泥石裂缝: 水泥浆凝固体中的裂缝(存在于骨料与骨料之间)。 3)骨料裂缝: 骨料本身的裂缝。 大多数的微观裂缝是粘着裂缝和水泥石裂缝。微观裂缝产生的原因是在温度和湿度变化的情况下,混凝土逐步硬化并产生体积变形,由于骨料收缩很小,受热时膨胀系数也较小,而水泥石的收缩较大,膨胀系数也大,故混凝土中的变形是不均匀的,不自由的。骨料和水泥石之间产生相互的约束力,特别是水泥石收缩时引起的内应力较大,从而引起水泥石裂缝和粘着裂缝。 微裂缝的分布不规则,且沿裂缝截面是不贯穿的,故混凝土仍有良好的抗拉和抗剪能力。对防水防腐的使用也无危险性,可认为是无裂缝结构。 宏观裂缝:承受荷载(动、静荷载和变形引起的荷载)后混凝土结构中产生的肉眼可见(宽度等于和大于0.05mm)的裂缝。宏观裂缝可分为: 结构变形裂缝:由外加荷载作用和地基不均匀沉陷引起的裂缝。 材料特性裂缝:由水泥水化温差、混凝土干燥收缩及外界气温变化引起的裂缝。 施工不良裂缝:由于混凝土浇注不密实、水灰比过大或过早拆模引起的裂缝。 上述三种宏观裂缝中,据大量调查统计结果。结构变形裂缝约占20%,材料特性和施工不良引起的裂缝约占80%。 实践证明,在荷载作用下或在温度应力、收缩应力作用下,钢筋混凝土结构中固有的微观裂缝会逐渐扩展并增多,形成宏观裂缝。材料特性和施工不良引起的裂缝虽对结构的安全性影响不大,但会影响建筑物的正常使用,且在荷载作用下,这些裂缝也可能会扩展而使结构破坏,因此,必须对宏观裂缝进行控制。 裂缝的控制 裂缝的形式 从裂缝的深度看有表面的、纵深(深度达构件厚度一半以上)的和贯穿的;从裂缝的断面看有上宽下窄的、下宽上窄的和等宽的;从位于构件平面上的方向看有纵向的、横向的和斜向的,裂缝的方向一般情况下与主应力方向相垂直。 裂缝的控制标准 根据我国现行规范及工程实践经验,处于不同环境及使用要求下的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最大裂缝宽度(δmax)的控制标准为: 无侵蚀介质,无防渗要求 δmax =0.3~0.4mm; 轻微侵蚀,无防渗要求 δmax =0.2~0.3mm; 严重侵蚀,无防渗要求 δmax =0.1~0.2mm; 为了避免产生不允许的宏观裂缝,应当采用有效的控制方法,采取必要的控制措施。 裂缝的控制方法 设置变形缝 在不影响建筑物的正常使用和美观的情况下,宜按现行有关规范要求设置永久性变形 缝(伸缩缝、沉降缝或防震缝)。 设置后浇缝 当不允许或不便设置永久性变形缝时宜在施工阶段设置后浇缝,其间距为20~30m,或 采用间隔时间较长的施工缝分区施工。 不设变形缝或后浇缝 在这种情况下应对结构变形、材料收缩和徐变变形进行计算,必须满足由上述变形产 生的拉应力不超过混凝土的抗拉强度,

文档评论(0)

yaocen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