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碑性”的回顾.pdfVIP

  1. 1、本文档共1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纪念碑性”的回顾.pdf

维普资讯 我在十几余年前发表的 (《中国早期 美 术 和建 筑 中的 “纪念 碑 性 ” (MonumentalityinEarly ChineseArtand 一纪念碑性L一的回顾 Architecture)一书将由世纪出版集团翻译 出版,译者嘱我写一篇序。想了一想,感 到回顾一下这本书的成书背景和动因,或 许有利于国内读者了解它的内容和切人 点。因为大家知道,每一本书、每一篇文 章,都是一次无声对话的一部分。不管著 者 自觉与否,都有其特定的文化、学术环 境和预先设想的读者。对话的对象不同,立论的角度、叙述的简繁甚至 行文的风格也会有所不同。当一本书被翻译,它获得了一批新的 “实际 读者”(actualreaders)。但是一个忠实的译本并不致力于改变原书所隐含 的 “假想读者”(assumedreader或impliedreader)——他 /她仍然体现在 书的结构、概念和语言之中。 这本书是在一九九O至一九九三年间写成的。当时,我对中国美术 史写作的思考有过一次较大的变化,变化的原因大致有三点:一是 《武 梁祠——中国古代画像艺术的思想性 于一九八九年出版了,该书基本 上是我的博士论文,因此可以说是我以往学习过程的一份最后答卷。目 前该书已由三联书店翻译出版,读过这本书的人不难获知,其主旨是把 这个著名的汉代祠堂放入 “两个历史”中加以讨论。这两个历史一是汉 代社会、思想和文化的历史,一是宋代以来对汉代美术的研究史。(武《梁 祠 所体现的因此是一种结合了考据学、图像学和原境分析(contextual analysis)等方法的 “内向”型研究,希望通过对一个特定个案的分析来探 索汉代美术的深度。答卷交出去了,思想上无甚牵挂。虽然个案研究还 不断在做,但内心却希望能在下一本书中换一个角度,以展现古代中国 美术史中的另一种视野。 IO8 维普资讯 第二个原因是知识环境的变化。到一九八九年秋,我在哈佛大学美 术史系已经教了两年书,和系里其他教授的学术交流也逐渐展开。如同 其他欧美大学一样,哈佛美术史系的基本学术方向,可以说既是跨地域 的,又是以西方为中心的。大部分教授的研究领域是从古典到当代的西 方美术史,其余少数几位教授专门负责美洲、亚洲和非洲艺术。我则是 该系唯一的中国美术史教员。这种学术环境,自然而然地促使我对世界 各地美术的历史经验进行比较,特别是对中、西艺术之异同进行思考。本 书 “纪念碑性”(monumentality)这个概念,就是从这种思考中产生的。这 里我想顺带地提一下,我并不喜欢这个生造的中文词,如果是在国内学 术环境中直接写这本书的话,我大概也不会采取这样的字眼。但是如果 放在 “比较”的语境中,这个概念却能够最直接、最迅速地引导读者反 思古代艺术的本质,以及不同艺术传统间的共性和特性。这是因为纪念 碑(monument)--直是古代西方艺术史的核心:从埃及的金字塔到希腊的雅 典卫城,从罗马的万神殿到中世纪教堂,这些体积庞大,集建筑、雕塑 和绘画于一身的宗教性和纪念性建构,最集中地反映出当时人们对视觉 形式的追求和为此付出的代价。这个传统在欧洲美术和知识系统中是如 此根深蒂固,以至于大部分西方美术史家,甚至连一些成就斐然的饱学 之士,都难以想象其他不同的历史逻辑。对他们说来,一个博大辉煌的 古代文明必然会创造出雄伟的纪念碑,因而对古代文明的理解也就必然 会以人类的这种创造物为主轴。 反思这种西方历史经验的普遍性,探索中国古代艺术的特殊形态和 历史逻辑,是我写这本书时的期望之一,也是当时我在哈佛所教的-I1 名为 ((中国古代艺术与宗教》课程的一个主要 目的。这门课属于为本科 生设置的 “外国文化基本课程”(foreignculturecor

文档评论(0)

zhoujiahao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