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 第二讲 : 人口迁移 人们出于某种目的移动到一定距离之外,改变其定居地的行为。 从概念可知,人口迁移需满足以下条件: ①居住地变更; ②空间位移: 跨越行政区域界限; ③时间限度:具有永久性或长期性 (一般一年以上) 1.关于人口迁移概念的理解,正确的是:( ) A 凡人口在两地间的空间移动,均称为人口迁移 B 参与国际旅游属于人口迁移范畴 C 我国大学生赴欧美留学攻读硕士学位,属于人口迁移 D 属于人口迁移范畴的迁移人口,其空间移动距离在1000千米以上 反馈练习 国际人口迁移 二战前的人口迁移: 旧大陆→新大陆 (亚欧非) (北美、拉美、大洋洲) 二战后的人口迁移: 由经济欠发达地区迁往经济发达地区 当代国际人口迁移:(P90) 常见形式 科技移民 劳务输出 国际难民迁移 时期 主要流向 历史上 由黄河流域向长江流域、珠江流域迁移 清代至新中国成立前 河北、山东一带人口“闯关东”迁往东北地区; 河南一带人口“走西口”迁往新疆、甘肃等地。 新中国成立后至改革开放 有组织的移民到东北、内蒙古、新疆、青海、西藏等地 改革开放后 从欠发达地区到发达地区,从农村迁往城市。 国内人口迁移 我国庞大的民工流 1、原因: 2、影响: 练习(P90) 对点演练 1、自然因素:气候 淡水 土壤 矿产 2、社会经济因素:经济 交通 文化交通事业 分析原则:①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有很多,由主要因素到次要因素。一般地,社会经济因素是主要的经常起作用的因素。 ②学会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答题思路: 推力(迁出地)→中间因素→ 拉力(迁入地) 人口迁移的原因答题模版: (1)迁出地的推力(不利条件):如经济(经济落后,剩余劳动力多)、政治(战争)、生态环境(自然灾害、生态环境恶化)等。 (2)迁入地的拉力(有利条件):如经济(经济发达,生活条件好,就业机会多,经济收入高)、生态环境(资源丰富、生态环境好)等。 (3)其他原因:如政策影响等。 材料一:闯关东 我国东北地区有辽阔的土地 、茂密的森林 ,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吸引黄河中下游地区的人 口向这里迁移和流动 。明清时期 ,更多农民来此开荒种地并定居下来。移民主要来自山东、山西 、河北 、河南等省,尤以山东人最多。山东地少人稠 ,是近代有名的灾害多发区。在清代,山东曾出现旱灾 233年次 ,涝灾 245年次,潮灾 45年次 ,各种自然灾害之严重超过全国其他各省。不仅天灾 ,人祸也接踵而至。咸丰年间,“鲁捻”、长枪会军 、文贤教军等起义烈火烧得山东“大半糜烂”。在天灾和战乱的冲击下 ,山东人的生存面临着严峻的形势 ,于是逃荒农 民“闯关东”成了主流。 19世纪中期,我国人口突破4亿大关,面对沉重的人口压力,清政府被迫开放长期封禁的东北山林、草原,由此引发了更大规模的移民洪流。1897~1911年,东北地区人口由570多万猛增到1800多万,年平均增长率高达7.5%。到1933年,该地区人口已迭2910万,成为当时全国人口增长最快的地区之一。 ①山东地少人稠,自然灾害和战乱频繁。 ②东北地区地广人稀,土地、森林等自然资源丰富。 ③清朝开放封禁地。 20世纪80年代以后,我国的人口迁移非常频繁,且规模很大。主要迁移方向是什么?迁移原因是什么? 方向:从内地到沿海,从农村到城市。 原因:①农村和内地有大量剩余劳动力; ②城市和沿海经济迅速发展,生活水平高;③受国家政策影响. ①美国东北部气候冷湿,老工业区环境污染严重;②西部和南部气候温暖湿润,环境污染程度较轻。 人口迁移的影响 迁入地 有利 ①提供廉价劳动力;②提高城市化和工业化水平,优化产业结构,促进经济发展; 不利 ③给当地资源和环境造成压力;④加重城市交通、住房、教育等方面的压力,影响城市治安稳定。 迁出地 有利 有利于缓解当地的人地矛盾,改善生态环境;②加强与经济发达地区经济文化交流;③有利于增加居民收入。 不利 人才外流/劳动力流失 影响类问题答题模版: 环境:资源、环境问题 社会:人口(劳动力、收入水平、社会问题)、城市(城市化水平) 经济:三大产业(产业结构、工业化水平、第三产业)、经济发展 迁出地: 环境:有利于缓解当地人地矛盾,改善生态环境 社会: 造成人才外流(劳动力流失);加强与经济发达地区经济文化交流;有利于增加居民收入。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2024—2025学年河南省开封高级中学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物理试卷.doc VIP
- 1998—2019北京市中考数学试卷含详细解答(历年真题).pdf VIP
- 《涉江采芙蓉》课件(共36张PPT)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pptx VIP
- 北京地区出土的战国刀和布.docx VIP
- 三至六年级科学实验手册.doc VIP
- 腹透相关性腹膜炎护理查房ppt课件.pptx VIP
- 河南省濮阳市房地产经纪人考试(房地产经纪职业导论)测试题及答案(2025下半年).docx VIP
- Haier海尔412升风冷变频多门冰箱 BCD-412WGHFDB5WFU1说明书用户手册.pdf
- 8D方法培训教材(158页).pptx VIP
- 第5课 《推动高质量发展》第1框《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战略导向》课件 中职高教版中国特色社会主.ppt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