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简易的豚鼠眨眼反应测量方法-第三军医大学学报.docVIP

一种简易的豚鼠眨眼反应测量方法-第三军医大学学报.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一种简易的豚鼠眨眼反应测量方法-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一种简易的豚鼠眨眼反应测量方法 林 曦1,胡 波2 , 3,万子兵1,杨 丽 1,黄率帅1,隋建峰1(第三军医大学: 1 基础医学部生理学教研室;2 西南医院神经外科,全军神经系统疾病微创诊治专科中心;3 大坪医院野战外科研究所3室 重庆400038) 提 要: 目的 介绍一种简易的豚鼠眨眼反应测量方法,并观察其在眨眼条件反射训练过程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 采2 kHz的正弦波纯音和压强为3.0 psi的束状医用氧气流先后作用于豚鼠左侧眼角膜,训练豚鼠建立眨眼条件反射,在此过程中利用高分辨率、低扭矩的肌肉张力换能器测量眨眼活动。 结果 训练第14天豚鼠追踪性眨眼条件反射习得率为(87.0±12.9)%,显著高于训练第1天的习得率(8.0±6.3)% (P =0.003);训练第10天豚鼠延迟性眨眼条件反射习得率为(86.0±13.0)%,显著高于训练第1天的习得率(5.5±5.0)% (P =0.001)。在此过程中,测量了豚鼠习得条件眨眼反应的峰潜伏期、持续时间和幅度,所得结果与相关报道一致。结论 本教研室设计的眨眼反应测量方法操作简单,结果准确,可用于研究小型啮齿类动物眨眼条件反射训练中眨眼活动的拓扑学参数变化。 经典的眨眼条件反射(classical eyeblink conditioning)是研究联合型学习(associative learning)神经机制的重要模型[1]。小型啮齿类动物在联合型学习的神经机制研究中运用广泛,而准确测量小型啮齿类动物眨眼活动是上述研究中不可或缺的技术。目前,国外常规测量小型啮齿类动物眨眼活动的方法(如:眼肌电图记录法和红外线感应记录法)实验条件要求较高,所得结果不直观。这些不利因素在客观上限制了眨眼条件反射模型在国内相关研究中的应用和推广。这里,我们以豚鼠为例,介绍了一种简易的小型啮齿类动物眨眼反应测量方法及其应用,以期对同行有所帮助。 1 材料与方法 1.1 实验动物 实验选用健康雄性英国种白化豚鼠8只,体重(400-500)g(由重庆医科大学实验动物中心提供),随机分为2组:① TBC组(n = 4):接受追踪性眨眼条件反射训练;② DBC组(n = 4):接受延迟性眨眼条件反射训练。动物单笼饲养,自由饮水和进食,饲养环境保持12h循环灯照。 1.2 手 术 豚鼠在戊巴比妥钠(30-40mg/kg)1.3 行为训练 行为训练在隔光、隔音的屏蔽柜内进行。完整的训练周期包括2天适应期和10天(DBC 组)或14天训练期(TBC 组)。适应期内,清醒豚鼠被放置于有机玻璃制成的长方体固定盒(20 cm×8 cm×5 cm)中,通过固定盒前端孔洞将其头颈部露在盒外。使用四根耳杆顶住头颅固定支架,将豚鼠头部固定在脑立体定位仪(SN-1,Narishige,Japan)上。适应时间约 30 min,在此期间不给动物施与任何刺激。 训练期在适应期结束后第一天开始,连续进行10天(DBC组)或14天(TBC组)。训练前,豚鼠固定方法同适应期。气流喷嘴放置在距离豚鼠左侧眼角膜 1.0 cm的位置,并正对眼角膜。条件刺激声音信号由静电扬声器播放,并可触发视听分辨行为自动训练系统按照设定的参数释放医用氧气气流[2]。CS分别为持续 500 ms(DBC组)和350 ms(TBC组)的 2 kHz正弦波纯音(声压强度:80-90 dB;升降时间:5 ms)。US为一个持续 100 ms、压强为 3 psi 的束状医用氧气流。DBC训练时,CS开始 400 ms后,对左眼角膜施予US,CS和US同时结束。TBC训练时,CS结束 250 ms后,对左眼角膜施予US。动物每天连续进行5组CS和US结合的配对训练,每组10次,每次配对训练间隔时间为 20-40s(平均为30s)。 1.4 眨眼测量 训练时,末端带有尼龙细线的蛙心夹夹住豚鼠左侧上眼睑游离缘的小结。尼龙细线另一端连接肌肉张力换能器(JZ101,XH,China),并在训练过程保持恒定的张力。同时,注意控制左侧下眼睑的位置,避免动物因完全闭眼而使训练无法进行。眨眼活动引起的张力变化转换为电位波动(1 mm的眨眼活动可引起10 mV的电位变化),以此反映左侧上眼睑的活动情况。肌肉张力换能器转换的电信号与CS声音信号由用多道电生理信号记录仪(Powerlab/4sp,ADInstrument,Australia)同步记录,采样频率为 20 kHz,采样软件为 Chart5。数字信号存储于微机中,并使用Matlab软件编制的程序处理和分析眨眼行为数据。显著的眨眼活动满足以下2标准:① 上眼睑活动值(时刻t)±s表示,应用SPSS 10.0软件对动物训练前后的条件反应习得率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分析。 2 结果 8只豚鼠通过训练后均能习得保护性

文档评论(0)

1827350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