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专题三传统文化与文化传统
但另一方面,他们到商店购物也依然是频繁的,并且许多人仍认为逛商店乃是生活里的一大乐事。给我印象更深的是,他们绝不以家里有电视机以及电视机尺寸什么的,来衡量文明与富裕的程度,对电脑就像我们看待电灯一样,不过当成一种方便的工具,并不以是否上了网什么的,来确定自身及他人的社会价值。 而且,我发现,真是那最高雅的家庭,倒是尽量标榜他家拥有哪些人工的、低科技的制作物,比如那样的一个人家的起居室里根本没有电视音响之类的东西,晚餐后也不开电灯,使用枝形蜡烛照明,妻子弹钢琴,丈夫拉大提琴,大女儿操中提琴,二女儿和小儿子则拉小提琴,人家是以进行一番西方古典式的室内演奏,来显示其文明格调与富裕程度,若跟他们谈“取代”,肯定会引得他们齿冷。 电子琴的出现,并不会取代钢琴;电视的出现,并没有使广播业倒闭;行为艺术的时兴,也不会搞得没有人在创作架上画画了;录音带和激光盘会并存下去;舞台演出在某些时段会有些萎缩,但就像真人的演出不会彻底灭绝掉木偶戏一样,那是一定会久远存在并发展下去的;钢笔没有完全取代毛笔,油性签字笔没有完全取代钢笔; 通过电脑发“伊妹儿”固然很好,但电话、传真、电报、书信仍会与其并存……也许,某些事物确实会在人类社会的发展中被淘汰掉,但我们需要懂得,人类社会已进入一个以兼容为其主要特征的发展阶段,我们的思维方式,不要再“一根筋”了,与其询问“取代”的感想,不如引导对“兼容”的感悟。 其实电脑发展本身,最要命的一条就是走兼容之路。美国有家本来很强大的电脑公司,因为开发的产品只想着“取代”而忽略了“兼容”,结果破产倒闭。在这文明的发展以兼容为特征的时代,朋友,请慎言取代! 【赏评】 作家习惯在看到某个现象的时候就引发思考和发表一番言论,并让自己的观点上升到对普遍事物的指导。如此看来,本文的主旨即说明新事物的出现并不能代表取代所有的事物,社会的真正发展不是在表面做跳跃式的运动,它离不开这些证明实用性、先进性的新事物,却不一定把它们推向科学、合理、实用、便捷的最前线,慎言取代! 写作背景 本文是一篇学术论文,写于1991年4月。进入90年代以来,随着外国尤其是港台新儒学的兴起,再加之改革开放以后比较宽松的政治思想环境,在中国大陆,兴起了一股文化热,学术界普遍对即将过去的世纪进行反思,试图总结中国长期革故鼎新运动中的经验教训,对于一些过激的口号和行为作出了理性的分析。 在文化探究方面,理论界也比较活跃。也有人提出了“回归传统”的口号,读经、复兴儒学,成为一时的时尚。针对这种现象,本文从文化学的角度,作出了分析。 相关知识 文化是人类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是一个内涵丰富,表现人类全部生活的概念。联系生活实际,可分为物质型、精神型、心理型等类型,比如,茶文化,服装文化属于物质型,文艺作品属于精神型。文化具有阶级性、地域性、民族性。 课堂名师点拨 细节揣摩 1.课文说“文化传统与传统文化并不一样,两者差别之大,几乎可以跟蜜蜂和蜂蜜的差别相媲美”,这个比喻说明了什么问题? 点拨:以“蜜蜂和蜂蜜”的比喻形象地说明了“文化传统”与“传统文化”之间“体”与“用”的关系。所谓“体”,就是文化传统,是某一民族之所以形成为该民族的那些品格、精神;而所谓“用”,则是这一个体的功能、作用、外在表现,就是某一民族之用来以体现为该民族的那些传统文化,即“传统文化”是在“文化传统”的基础上发生和形成的。一个民族首先要具备其民族的“文化传统”,在此基础上,才会形成一定的“传统文化”。 2.作者对传统文化与文化传统持什么样的看法?在阐述这两个问题时,为什么把“文化传统”作为重点? 点拨:作者认为,传统文化的落脚在“文化”,是相对于当代文化和外来文化而言的,包括历代存在过的种种物质的、制度的和精神的文化实体和文化意识,如民族服饰、生活习俗等等,简而言之就是文化遗产。 文化传统的落脚在“传统”,它是不可捉摸却无处不在的,产生于民族的历代生活中,成长于民族的反复实践中,从而形成为民族的集体意识和集体无意识,简而言之就是民族精神。在“传统文化”与“文化传统”这两部分中,文化传统也就是民族精神对现实的影响,在现实中的作用,对民族趋向的关系,都比传统文化重要得多。基于此,作者也就用较多的篇幅来论述这个问题。 3.为什么说“传统文化”和“文化传统”既是“财富”又是“包袱”?应该如何对待“传统文化”与“文化传统”? 点拨:说“传统文化”和“文化传统”是“财富”是因为它们是一个民族的根本,是一个民族得以维系下去的精神力量;说它们是“包袱”是因为传统的“惰性”力量会钳制思想、束缚行动的本性,造成原地踏步的局面,不利于民族的进步和发展。 我们应该了解和掌握传统的这两重属性,运用它而不被其吞没,防止它而又不拒之千里,辩证地吸收和接纳传统文化和文化传统,剔除其与时代发展相左的成分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专四语法详解+练习.docx
- 专四语法详细归纳.ppt
- 专家库建设管理办法(试行).doc
- 专四语法:反意疑问句.ppt
- 专四语法归纳总结.ppt
- 专插本英语语法复习讲义.ppt
- 专插本英语1201.ppt
- 专插本时态语态.ppt
- 专四语法考点串讲之五 倒装句.ppt
- 专家报告:名师成长专题研究(2007.7.8日)卞金祥.ppt
- 2025-2026学年湖南省高三上学期阶段性检测(二)英语试卷含详解.docx
- 2025-2026学年北京市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数学试卷含详解.docx
- 2025-2026学年江苏省南京市中华中学高二上学期9月月考政治试题含答案.docx
- 2025-2026学年天津市第一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政治试卷含详解.docx
- 2025-2026学年福建省莆田第一中学高三上学期9月月考历史试卷含详解.docx
- 2025-2026学年江苏省南京市中华中学高二上学期9月月考政治试卷含详解.docx
- 【课件】工业动火作业安全管理标准培训.pptx
- 多模态背景色交互机制-洞察与解读.docx
- 洞穴物种适应机制-洞察与解读.docx
- 油气输送风险预警-洞察与解读.docx
最近下载
- 人教版劳动教育一年级上册全册课件.pptx
- 购房补贴申请承诺书.docx VIP
- 机修工岗位职责及技能要求.doc VIP
- 电驱行业现状分析.pptx VIP
- 中国血脂管理指南(基层版2024年).pptx VIP
- 2024人教版八年级英语上册Unit 4 Amazing Plants and Animals 教案.pdf VIP
- Promega 普罗麦格 3D培养模型检测解决方案 说明书.pdf
- 2025年秋新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全册课件.pptx
- 小学三年级上册体育教案精华版备考资料.doc VIP
- Unit 2 Travelling around Reading and Thinking 导学案--高中英语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doc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