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游千年名刹法源寺.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春游千年名刹法源寺.doc

春游千年名刹法源寺   北京的4月,繁花似锦,满城飘香,别有一番婀娜多姿的神韵。这时节,人们卸去一冬的臃装和憋闷的心情,纷纷走出楼室,走向园林,走向田野,去亲近自然,释放自我,讨回天真,名之曰:游春、踏春、赏春、读春、会春、品春……   北京四季分明,得天独厚,正是游春、品春的好地方,比如,宣南的法源寺吧,走进这座千年名刹去访春探古,除了令人赏心悦目、心旷神怡之外,还会在赏春中不知不觉地被植入一层生的顿悟、智的萌发,让你在这个聚集历史风雨、文化精华的佛教圣地思绪绵绵,感悟顿生。这油然而生的趣味是复杂的,悠远的,大大超出了一般游春应时当景的欢愉心情。      千年名刹几灭几生      北京的法源寺始建于唐。唐太宗李世民东征高丽失败,为了给牺牲的将士荐福,安抚亲属,下诏在幽州城东南郊当年出征誓师的地方建一座寺庙,超度亡魂,牢牢记住这个教训!叫人纳闷的是,堂堂李世民的“金口玉言”也有不算数的时候。他儿子高宗李治继位后,秉承父志,接着传旨修庙,还是没把庙建成。直到武后继皇帝位,历经51年多次下诏、断断续续的施工,这个“胡子”庙才在女皇的手下建成。则天皇帝“追感二帝先志,起是道场,以‘悯忠’为额”。从此,皇封御赐的悯忠寺就成了一个承载历史故事的载体,一个演绎朝代更迭、国运兴衰的舞台。   在这座赫赫皇寺中,安禄山、史思明首先上演了反唐起兵、相互残杀、终至覆灭的闹剧;接着宋衰辽兴,辽道宗耶律宏基比照宋都东京大相国寺,重修被大地震毁坏的“大悯忠寺”,做为接待宋朝使臣的迎宾馆;到了金兴、辽宋衰败时,金海陵王完颜亮曾把俘获的宋钦宗赵桓和辽天祚帝耶律延禧一起囚禁在寺里,并让他们比赛马球,结果,赵桓落马,被践踏而死。耶律趁机逃窜,被乱箭射死,两个亡国皇帝在悯忠寺了结了一段历史,古寺有幸见证;金王朝兴盛,曾在这里开科放考,选拔女真人才,皇家寺院再次重修。然而,盛极必衰,不久,赫赫皇寺却被蒙古铁蹄踏平……   明英宗正统三年太监宋文毅等出资重修了大悯忠寺,改“悯忠寺”为“崇福寺”。雍正十一年重修寺院,赐名“法源寺”,定为京城罕有的专司皇家传戒授法的律宗寺庙。乾隆崇佛有加,亲临寺院,赐御书匾额“法海真源”,高悬大雄宝殿门楣。   今天我们看到的法源寺虽是明建清修不算十分稀奇,但那花木葱茏的庭院里珍藏的文物和故事却是后来人享用不尽的一笔财富。      花香法源诗意缠绵      法源寺自古花木葱茏,殿堂森严,幽静深远,别有洞天,是历代文人墨客消闲寄畅的胜地。每逢花事繁盛时节,总会激起京师众多才情洋溢的人士寻芳探幽的愿望,造访法源寺,留下不灭的记忆。   清代著名学者、思想家、诗人龚自珍有一次翻捡旧物,发现一包干枯了的花瓣,触景生情,挥笔写了一首词:   人天无据,被侬留得香魂住。如梦如烟,枝上花开又十年。   十年千里,风痕两点斓斑里。莫怪怜他,身世依然是落花。   诗人的情感波澜被一包干枯了的海棠花瓣搅起,往事历历,不堪回首,人生何尝不是盛极而败的落花?龚自珍潸然泪下。   法源寺自古以来就以古木名花著称京师,素有“香刹”之美誉。名贵的牡丹,清丽的海棠,香溢寺外的各色丁香,在春风的引动下,京城中外名流纷至沓来,到古寺赏花、咏花、描花、赞花。   年轻的毛泽东在北京稽留期间,遍游京城,留心采集了各处名花,亲手制作了一本《集花册》,送给未婚妻杨开慧。册中注明:“丁香花、牡丹――法源寺;迎春花――颐和园”,情意尽在其中矣。   1924年春天,诗人徐志摩陪同印度诗哲泰戈尔到法源寺观赏各色盛开的丁香,流连忘返,激起他难以自抑的诗情。这一夜他留宿寺内,在海棠树下做了一夜诗,成为一时佳话。志摩的老师梁启超深受感动,在这年秋天,他以八尺宣纸写了一幅大楹联赠给诗人,纪念此事。联为:   临流可奈清癯 第四桥边 呼棹过环碧   此意平生飞动 海棠影下 吹笛到天明   如今,诗人们都远去了。法源寺的海棠花、丁香花照旧那么年复一年地开了谢,谢了开。老木新花,还是那么繁盛,充溢芳香,开得那么无拘无束、自自由由,继续逗引着南来北往的游子翩然而至,寻幽访古。   春日载阳,信步古寺香径,眼前花树如云,殿堂森森,仿佛身在化外。处在这良辰美景,姹紫嫣红的惬意中,多多少少有一点“只恐春归去”的忧伤。较之前人,我们可能更富有、更多享受,但,纯朴的真情、执著的爱恋呢,我们又能为这美好的春光留下几多、几许,令后人反复的吟咏? 4

文档评论(0)

heroliuguan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7307013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