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可夫斯基钢琴套曲《四季》之《二月――狂欢节》音乐分析.docVIP

柴可夫斯基钢琴套曲《四季》之《二月――狂欢节》音乐分析.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柴可夫斯基钢琴套曲《四季》之《二月――狂欢节》音乐分析.doc

柴可夫斯基钢琴套曲《四季》之《二月――狂欢节》音乐分析   摘要: 《四季》是柴可夫斯基创作成熟时期的作品,是一幅用器乐形式描绘出来的俄罗标题音乐风景画。本文通过分析创作背景、标题音乐特点、曲式结构、演奏特点,诠释这首《四季》中最富有俄罗斯乡土气息、淋漓尽致展现朴实、憨厚、豪爽的农民形象的作品――《二月――狂欢节》。   关键词:钢琴曲;四季;狂欢节   中图分类号:J605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0)23-0086-02      一、创作背景   彼得?伊里奇?柴可夫斯基(Peter Ilitch Tchaikovsky 1840―1893),是19世纪俄罗斯最伟大的作曲家之一,他的作品无论是支持者还是反对者,都为他流畅的旋律、感伤的情绪所感叹。柴可夫斯基是一个强烈的爱国主义者,他对俄国以及一切与俄国有关的事物都有着根深蒂固的爱,因此在他生平所创作的近百首钢琴作品中,蕴含着强烈的民间艺术及民族风情。   柴可夫斯基将他自己的作品分成两类:一类作品是根据自己的主动精神而创作,完全处于内在的要求及喜好;另一类作品则是由于外力的推动,按友人或出版家的要求而写。钢琴套曲《四季》就属后者。1875年,柴可夫斯基受彼得堡文艺月刊《小说家》杂志发行人尼?马贝纳德之托,每月写一首与该月份节气特征有关的钢琴曲,分别代表着一年的十二个月,并配以俄罗斯著名诗人的诗句。这一别出心裁的约稿激发了作曲家的创作灵感和对自然的热爱之情,俄罗斯的一草一木、一山一水,以及独特的人文风情全都涌现在他的脑海中,成了柴可夫斯基要抒发、要赞美的题材。于是他欣然接受,顺着这一灵感,一气呵成,创作这十二首钢琴曲, 每一首乐曲都是一幅色彩缤纷的风俗画,不但生动地描写了每一季节的自然景色,而且深刻地反映出俄罗斯人民的思想、感情和生活。柴可夫斯基在几幅诗意的图画里,把对逝去的青春和消磨着的生命的惋惜,哲理性地表现出来。这部蕴含着作曲家极大爱国热情的钢琴乐曲以《四季》为名于1882年正式出版。   二、标题性音乐特点   柴可夫斯基的钢琴套曲《四季》同时也是标题性作品中的杰出代表。标题性音乐简单地说,就是有文字作标题的音乐。作曲家创作时按照标题进行构思,并要求听众依据标题的提示去听赏器乐作品,它是一种与纯音乐(无标题音乐)相对的音乐形式,是带有文学或图画联想性的音乐作品。作曲家在创作这种音乐的时候,脑海中总有某个文学或其他艺术作品的影子,而纯音乐则没有文学或图画的含义。从19世纪浪漫主义时期开始,这种音乐和文学结合的形式获得了充分的发展,这种形式强调音乐的文学性和描绘性,更好地显示了音乐与生活的关系。   《二月―狂欢节》又名《谢肉祭》,是在音乐里富于了文学性和描绘性的典范。我们通过题目很明确音乐意图,这也要求我们先了解东方人不太熟悉的狂欢节。狂欢节是欧洲和南美洲地区人们都庆祝的节, 大部分国家都在2月中下旬举行庆祝活动, 在斋期开始的前3天里,人们会专门举行宴会、舞会、游行,纵情欢乐,故有“狂欢节”之说,与我国的春节很相似。阿萨柯菲耶夫曾有过这样一段描述:“在俄罗斯节日的拥挤的街道上,到处是热情的、不逊的、俏皮的举止、诡计多端的挑逗、狡猾的耳语和一直重复的同样的快要踩烂的节奏音型、风趣、鲜明、色彩斑斓。确实,像在类似的器乐作品的音画中一样,柴可夫斯基比起诗人来,到更象一位富于感情的风俗画的作家。”   三、曲式结构及演奏分析   《二月――狂欢节》是回旋曲式A-B-A1-C-A2,带有鲜明的俄罗斯舞曲节奏的主题,欢快的节奏和跳跃的旋律,具有淳朴明快的双拍子舞曲特点,表现了狂欢节热闹的气氛。作曲家用音乐的声响,用俄罗斯民族音乐风格勾画出游玩人群的场景。这个乐章好像是由很多万花筒般的小画面组成,一个接着一个,不停地延伸着最初的主题。柴可夫斯基运用跳跃的旋律,展现了人们自由快乐诙谐的意境、也非常准确地表达了节日的氛围和自己复杂的情绪。听过乐曲我们可以看到节日里人们摆开宴席、开怀畅饮、载歌载舞、一片欢腾的情景。这种回旋曲式在每次主题之间穿插了各种不同的情景和形象,既与主题段落相衬托、呼应、渲染节日气氛丰富主题内容,又从音乐情绪、风格上与主题保持一致。   乐段A(1-26小节),D大调,四二拍, 准确的快板要求,展现出节奏鲜明的舞蹈步伐,,音乐热情奔放。第一乐句(1-8小节),高声部是歌唱的旋律,低声部则是坚实有力的舞蹈步伐,中声部应轻巧弹奏,3,4小节旋律与跳音交替出现形成调皮的呼应,7,8小节的渐强要做的明显,好似“狂欢节现在开始了!”的口号。(9-22小节)是个模进句,从15小节开始以两个小节为单位频繁移调,主旋律在中声部,情绪持续渐强推至高潮,能让我们感受到年轻人的激情四射,现场的热烈气氛引人入胜,(23-26小节)是A段

文档评论(0)

heroliuguan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7307013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