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海洋地质作用研究.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五章 海洋地质作用 第一节 海洋地质作用的动力及其影响因素 海洋地质作用是由海水的运动和海水的物理化学性质决定的。海洋以永无休止的海水运动及其化学作用和生物作用对地表进行着不断地改造。 海洋地质作用的动力应包括三个方面,即: 一、海水的运动 二、海水的化学作用 三、生物作用。 一、海水的运动 (一) 波浪 (二) 潮汐 (三) 浊流 (四) 洋流 1.深水波 海浪在深海中传播速度每小时达几十公里。从表面上看,后浪推前浪,好象海水前进了,其实海水质点并没有发生显著的水平位移。因为波浪的传播只是海水质点在平衡位置上作规律的往复圆周运动的结果,这种波是摆动波。 相邻水质点依次运动至波峰时,波峰亦随之向前移动,从而发生了波的传播。由风引起的波浪,水质点在完成一个圆周运动之后一般不能回到原来的位置,而是呈往复螺旋式的前进运动,前进的速度仅为波速的百分之几。 同一水平上水质点相继作圆周运动时,形成波浪起伏的水面 波浪中水质点的实际运动情况 1,2,3为依次通过的最高处; 箭头示水质点总体移动方向 波浪影响深度1/2波长 2.浅水波 据实验,当水深较浅,即海水深度不超过l/2波长时,由于海底摩擦阻力的影响,水质点的运动轨迹变成椭圆形。 从水面往下,随着深度的增大,椭圆的压扁程度也越高,至海底扁度达到极限,椭圆的垂直轴等于零,水质点平行于海底作直线形往复运动。 当波浪向海岸方向传播,从深水区进入浅水区以后,除了水质点的运动轨迹由圆变成椭圆外,由于海底的摩擦作用,表面水质点的移动速度大于底部水质点的移动速度,水质点每次沿椭圆周运动后向前的位移量也显著增大。 结果,导致波速变慢,波长缩短,多余的能量使波高加大,周期加快,波峰并始前倾。 3.近岸波 海水继续向岸运动,因水深变小、海底的摩擦作用阻碍了波浪的前进,引起波浪挤在一起,波长缩短,波高加大。 当波峰水质点的运动速度等于或超过波速时,先是在波峰处出现白色浪花,进而波峰翻卷,其前端由于没有水的补充而卷入空气,致使波浪破碎,形成破浪。 破浪迅速涌向岸边,拍击海岸,称为拍岸浪。 拍岸浪拍击海岸后,其前进的动能消耗殆尽,海水便在重力的作用下顺海底斜坡沿垂直海岸线的方向形成底流返回海中,并与下一次进浪相遇而消失,故底流作用的范围一般不扩及破浪带以外。 浅水区波浪的变化 A深水区水质点的运动 B浅水区水质点的运动 激散 如果沿岸附近有沙堤时,波浪越过沙堤拍击海岸后,涌积的海水可以汇集成股,形成向海洋方向的回流,此称裂流。 裂流不论沿海面或海底都向外海方向流动,其底层流亦不扩及破浪带以外,但表层流可以向外流亦不扩及破浪带以外,但表层流可以向外海方向延续较远,有时达l km左右。 底流与裂流 波峰线若以一定的夹角向岸推进时,形成同向沿岸流,当流经一定距离后,也可因水体汇聚造成雍水而产生裂流。这种裂流流向与岸线方向以一定斜角相交,并有沿岸迁移的趋势。 比较平缓的海底利于裂流的形成。汹涌的海浪能产生为数不多但较强的裂流,较弱的海浪能产生数量较多,能量较弱的裂流。裂流间的距离差异很大,自30—100m到400—500m。裂流的流速一般在1—2m/s左右,具有强烈的冲刷能力,流经之处常被冲刷成裂流沟,并可切割破浪带附近的水下沙坝。 裂流 海岸裂流 当波浪前进方向不垂直海岸,而与海岸线斜交时,则波浪进入浅水区后将发生折射。 折射后的波浪到达海岸后,一部分海水以底流方式流回海中;另一部分海水则沿岸流动,形成沿岸流。 (二) 潮汐 海水在月球与太阳的引力作用下所发生的周期性涨落现象叫潮汐。它包括海面周期性的垂直升降运动和海水周期性的水平运动,通常前者叫作潮汐,后者称为潮流。 在潮汐现象中,水位上涨为涨潮,水位下降为落潮。涨潮时海水的流动叫涨潮流,落潮时海水的流动叫退潮流;海面涨至最高水位称为高潮,而海面降至最低水位称为低潮;相邻高低潮水位之差,叫作潮差。 潮汐的成因 在一个太阳日(24小时50分)内发生二次高潮和二次低潮,而且相邻的二次高潮和低潮的水位高度几乎相等,涨落潮时也几乎相当为正规半日潮;若相邻的高潮或低潮的高度不等,涨落潮时也不等则为不正规半日潮。如我国沿海从青岛附近往南直到厦门都属正规半日潮。 在一个太阳日内出现一次高潮和一次低潮称正规全日潮;有的地方在半个月内大多数日子为不正规半日潮,但有时发生不超过7天的全日潮则称为不正规全日潮,也叫混合潮。 月球绕地球旋转一周所需的时间为24小时50分,故同一地点每隔12小时

文档评论(0)

502992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