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以批判主义立场论新媒体技术场域文化工业
以批判主义立场论新媒体技术场域文化工业 摘 要:该文以探讨新媒体技术宏观架构下的社会文化工业发展方向为主要逻辑脉络,对新媒体概念以及新媒体技术发展进程做出概念性的线性梳理,总结出新媒体技术的更迭对社会文化体系产生的相关影响,以批判主义立场探讨新媒体技术场域下的文化工业模式,并对深藏其中的潜在蚁穴做思辨和反省
关键词:新媒体技术 批判主义 文化工业
中图分类号:G2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7)04(a)-0243-02
1 研究前言
尼??波兹曼认为:一切技术变革都是双刃剑,利弊同在,都是浮士德式的交易。新技术的利弊使有些人获利有些人受害。每一种技术都带有一种哲学理念,都会对人产生影响。尼尔波兹曼作为媒介环境学派的代表人物,在媒介技术方面的论断大大影响媒体领域的发展和进步。该文尝试从他的个人著作及相关技术类、哲学类著作的观点出发,结合当前新媒体行业依托新技术条件发展的现状和趋势,对新媒体技术影响下的文化工业给以批判主义立场的现实呈现
从辩证法角度讲,事物是不断发展变化的,且其进程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新媒体技术在不断发展进步的过程中,经历了一系列突破性的变革。在大幅推动媒体领域不断革新的同时,也使得我们对于技术更迭与人类意识进化关系概括更加深刻,因此可以说技术的催化对媒体发展既是机遇又是挑战。而从唯物论角度讲,物质决定意识,要本着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原则,同时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在遵循当前媒介发展现状的前提下,媒体必须认清技术发展对媒体发展所产生的相应障碍,同时也需将自身所具有的特殊优势充分发挥出来,结合当前各行业和媒体之间的勾连,整合技术、资本、人才等各方资源,系统全面地发挥主观能动性,制定发展策略,完成数字化转型
1.1 基本概念阐述
新媒体(New Media)是指当下万物皆媒的环境,简单说就是:新媒体是一种环境。新媒体涵盖了所有数字化的媒体形式,是一种向用户提供信息和娱乐服务的传播形态。基于互联网技术下的新媒体具有先天的技术优势与作为媒体的信息服务功能,是网络经济与传媒产业实现对接的最佳选择。而从纯粹的科学观角度来说,技术则是指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方法原理,是人们通过思考理念对现存事物的改良和突破性创造,往往通过可触的现实性载体蕴含一定的自然科学原理,是能够对时代变革和社会改造给以爆炸性建设和推动力量的现实元素。对于以上两个基础性、原始性概念的理解和掌握,将为我们接下来针对新媒体发端后的社会文化工业变革问题的认识和批判提供更加宽广的视野和角度,也为笔者尝试性提出现实主义批判提供理论依据
1.2 新媒体技术发展脉络概览
基于文献梳理,发现新媒体技术最早出现于20世纪中后期,以计算机的发明和网络技术的应用为科技基础和最主要标志。新媒体发展中有三件重要的事:一是技术平台建设,二是内容建设,三是消费者需求建设。近年来,科学技术是新媒体技术发展的主导力和推动力,新的技术和概念目前还在不断改变和影响着新媒体。如云计算、物联网、三网融合等
2 新媒体技术场域下发展的社会文化工业
文化工业是德国法兰克福学派的学者西奥多
首先,当前传媒文化市场内信息同质化现象严重,侵犯版权、新闻拼凑现象严重。新媒体的高速发展,搜索引擎助力新媒体采编人员汇编新闻素材,使得媒体竞争出现了抄袭和拼凑新闻的现象,拉低了文化工业体系下模式化新闻产品的质量。新媒体的绝大部分关注点锁定在了通过抢占移动入口以及具有眼球效应的标题来吸引文化工业背景下习惯浅阅读的普通大众,也即勒庞观念中的乌合之众
其次,文化工业在对技术论的盲目笃信中丧失了原本文化生产方式的坚持。不可否认,新媒体技术极大程度上丰富了新闻产品的呈现形式。突破性地融入了vr、html、无人机航拍等技术的新闻报道,能够使得新闻产品形式更加多样,受众在阅读时也会有全新和真切的阅读体验。但数据显示,技术论驱动下的广大受众对动态感官的依赖已使其独立阅读思考能力极大退步,人们往往满足于视觉上的华丽体验,追求新技术对感官的刺激,而意识流里对于文化产品本身所具有的社会内涵理解有限,甚至不会主动进行多角度思考和探索。人们普遍沦为技术的接受者而非转化者
最后,UGC成为新闻生产的重要方式,但文化市场尚未形成。PGC与UG共振力度较小,尚未形成互利共赢的格局。当前社会舆论场内公民的新闻意识仍然仅仅限于发觉而未进入发掘的转型阶段,多数舆论的讨论呈现出众声喧哗而有见地和思考度的观点依然有限。传统媒体的报道体系和架构被彻底解构的同时,新的传媒生态尚未构建完成。公民的媒介素养一方面得不到自我锻炼与修养,另一方面也缺少有公信力的权威媒体进行有效引导和塑造
3 批判视角看新媒体衍生出的技术问题
传播学中批判学派旨在对当前不合理以及异化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总复习试题(连线题).doc VIP
- 长虹LED42C2000黑屏故障通病维修方法分享.doc
- 教科版(2025秋)四年级科学下册总复习之连线题(含答案) .pdf VIP
- 2025年机修钳工(高级技师)职业技能鉴定理论考试题库资料(含答案).pdf
- 三字经全文带拼音完整版 打印版.pdf VIP
- 科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期末复习专项训练题04——连线题(含答案+详细解析).docx VIP
- 江苏省苏北四市(徐州、宿迁、淮安、连云港) 2025届高三第一次调研测试思想政治试题(含答案).pdf VIP
- 消防员心理培训课件.pptx VIP
- 2024年高考政治真题汇编《哲学与文化》.docx
- 风力发电场生态保护及恢复技术规范-DB21.PDF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