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在朗读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语感.doc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在朗读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语感

在朗读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语感   2011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在教学中尤其要重视培养良好的语感”。叶圣陶先生曾经明确界说:对于语言文字灵敏的感觉,通常叫做语感。那么,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敏锐的感觉是怎样形成的呢?下面结合具体教学片断分别从对“字”的咀嚼、“段”的联想、“篇”的朗读三个方面来谈语感的培养 一、咬文嚼字――品用意,提升语感温度 刘勰《文心雕龙“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人情,沿波讨源,虽幽必显”。“缀文者”为“吟安一个字”而“捻断数根须”,“观文者”要“沿波讨源”,方可“披文以入情”。在阅读教学中恰当地引导学生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选择自己喜欢的字、词、句去咀嚼、推敲,会增强学生对语言文字敏锐的感觉 比如,学生读莫怀戚的《散步》,发现其中“我的母亲又熬过了一个严冬”的“熬”字用得好,却“嚼”不出其中的味道来。教师作了如下引导: 师:请同学们查字典,看“熬”有几个义项,分别用这几个义项说一句话 (学生明确义项并分别造句) 师:“熬”在文中的意思是什么? 生:忍受,?D苦支持 师:我们再看“熬”这个字的字形,它是什么结构? 生:上下结构 师:“熬”是个形声字,上面是它的声旁,下面是它的形旁 师:我们再回到文中这句话上来,请读出你的理解和感受 学生朗读中体会到其中的情感:“熬”字应该重读而且声音延长一点,因为“熬”的过程中一定感觉时间过得很慢,很难受。还体会到作者一家人心疼“母亲老了,身体不好”,又看到“有一些老人挺不住”。所以大家对母亲的身体更是担心,看到母亲那么忍受病痛而又艰苦支持,心情仿佛在火上煎熬一般。为此,做儿子的既心疼不已,又无可奈何,这又是另一种被煎熬的感觉,“但是春天总算来了” 在咬文嚼字中,学生借助字典,结合语境明确了“熬”字的意思;观察字形、考究字理又感受到汉字的趣味,“嚼”出了“熬”的深义。同时“咬文嚼字”的方法亦蕴含在此活动中,即将字、词、句的理解融入作者的情感,以字见情,借情解字,就这样不知不觉间提高了学生语感的温度 二、合理想象――入情境,加强语感深度 科林伍德在《艺术原理》中提出“真正艺术的作品不是看见的,也不是听到的,而是想象中的某种东西”。文本中的形象与情感无声无形,但它们潜藏于字里行间。要想使抽象的文字符号背后的形象立起来,就只有借助想象 下面《变色龙》的教学片断,就是在朗读中开启学生的合理想象,培养语感: 师: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这段文字,边读边进行想像,并描绘出警官在说话时的表情、动作以及整个身体姿势,同时体会怎么才能把你想象到的情景读出来? 生1:我仿佛看见他狰狞的面目突然变了,满脸堆着笑,很夸张地蹲下身子,抚摸着小狗的头,让小狗不要他的生气,让将军知道他对小狗很好。读“哎呀”后面要停顿一下,“天”后面要拉长一些,这样的停顿和拉长会让人想象出他的表情、动作、身体姿势都在讨好一只小狗 生2:读“天!”的感叹号语气要加强一些,读出他张嘴瞪眼故作惊讶的神情来 生3:他肯定是毕恭毕敬的,媚态十足的。“他是惦记他的兄弟了”后面也要停顿一下,他在没话找话,很抱歉地又阴阳怪气地说出“我还不知道呢!” 生4:“哈哈哈!”可以读得响亮一点、声音拉长一点,读出他欺下媚上、阿谀奉承、虚伪的嘴脸来 学生就是这样透过文字以及标点符号进行合理的想象,想象出人物表情、动作、姿态,而且透过人物语言中的细微之处触摸到人物的灵魂 三、变式朗读――助理解。拓展语感广度 梁实秋先生曾写他的国文老师徐先生在教学时,不论是古文或白话,都要一字不苟的吟咏一番,好像是演员在背台词,他把文字里的蕴藏着的意义好像都给宣泄出来了。这有腔有调、有板有眼、有情感、有气势、有抑扬顿挫的朗读,就是“眼看――心想――口诵――耳听――心再想”的多种感官同时参与的综合性的感受语言文字的活动,这就是对语言文字的敏锐感觉的“宣泄”。但是,目前中学语文课堂师生们对课文的朗读很少有这样的淋漓尽致的宣泄。有的老师觉得考试又不考朗读,所以没必要在课堂上浪费时间去朗读。而余映潮老师执教《口技》一课时进行的多角度多层次的变式朗读培养语感的实录,很值得借鉴 余老师在课堂上把读的时间完全还给了学生,学生在教师引导下进行五个层次的朗读:①感知课文――沸沸扬扬的读,初步感知了课文内容;②感受气氛――字正腔圆的读,学生的角色不断转换,既体验口技表演,又体验故事中人物经历,还有体验观众的感受;③理解段落――层次分明的读,读出思路,读出描写的两种方法;④移情文本――有情有境的读,重点段落,精读细品,学生入情入境;⑤再现场面――有急有缓的读,读出了描写、议论、侧面烘托不同的表达方式来。经历这五个层面的朗读,学生深度亲近了文本,在朗读中感知了文本写了什么、

文档评论(0)

docman126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704212310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