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张淑芬 易水砚界“花木兰”.docVIP

  1.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张淑芬 易水砚界“花木兰”   提起她的名字,在河北易县几乎无人不知。   她将“易水砚”打造成中国驰名商标;   她首开巨砚之先河,让易水砚扬名天下;   她革新传统易砚,创新延伸砚石产业链;   她投身文化产业,带领乡亲勤劳致富。   她就是易水砚界的“花木兰”——河北易水砚有限公司董事长张淑芬。   情定易砚   出生在易水河畔的张淑芬,从小就喜爱砚文化,特别是产自家乡的易砚。   在国企业上班下岗之后,又到河北省易县电子配件集团公司做销售主管时,张淑芬经常往返于京、津、冀等地,每次都喜欢给北京的朋友带一些具有河北特色的礼物,产于易水河畔的易砚,自然成为她的首选。   1986年,北京著名收藏家阎家宪请张淑芬捎几方砚台,她跑遍了城内所有的大工厂、小摊点,都没有找到合适的。   做事认真的张淑芬,特意托人找到中央美术学院的李教授,讲明来意,李教授为其精神感动,欣然设计了多种砚台图案并赠送古砚谱。拿着图谱,张淑芬请了当地有名的巧匠制作砚台。   当张淑芬把做好的砚台送到阎老面前时,阎老拍案叫绝,拉着张淑芬的手,激动地说:“易水砚要有你这样人来经营,一定会有大发展。”   那个时候,整个易砚行业还处于一种自发无序的生产状态,一些制砚人为了追求金钱而粗制滥造、低价出售,严重损害了易砚的形象。张淑芬看在眼里,急在心里。有了阎老的鼓励,张淑芬决定投身开发易砚。   选择砚台作为事业的张淑芬,也同时收获了砚台带来的爱情。   正是这一年的一个雨天,拉砚台的货车陷入泥潭,正巧邹洪利路过,帮张淑芬解了围。当得知车上拉的都是砚台时,出身书香门第、对砚台颇有研究的邹洪利立即与张淑芬找到了共同话题。两人因砚结缘,最终喜结连理。   将易砚统一起来进行有序的生产,使其成为造福一方的产业的想法得到了丈夫的大力支持。   夫妻同心,其利断金。张淑芬离开了电子配件厂,专心从事易砚的生产和销售。   万事开头难。张淑芬拿出所有的积蓄,还找亲戚朋友借了一些,将两间新房改为厂房,凝聚她全部心血的砚台事业就从一个小手工作坊开始了。   凭借着原有的销售、管理经验,张淑芬将小作坊经营得有声有色,但作坊生产的砚台也只是文人砚和传统砚,依然是被动地在家等货主上门。如何将作坊变成产业化的事业,张淑芬一直在探索。   1992年,传承易砚衣钵的县工艺美术总厂因经营无方而倒闭,其他小型砚厂也相继走入低谷,易水砚到了存亡之秋。   在众人唯恐避之不及时,张淑芬却做出了一个惊人的决定:倾全家之力,接管工艺美术总厂。   很多人不理解,甚至认为张淑芬“疯了”,花钱接收了一群下岗职工和一个当时并不值钱的“易水砚”商标。   但张淑芬却认定:“砚台制作是手工技艺,工厂的技术工人就是一笔无形财富,而“易水砚”的商标则是未来品牌化的基石。”   有了规模化生产的平台,砚台是顺利生产出来了,但市场的反映却让张淑芬大失所望。原来,厂里生产的依然是传统砚。随着时代的发展,使用毛笔的人越来越少,而在用毛笔的人群中,使用砚台磨墨的人少之又少。   “砚台的实用性在逐渐淡化,可其艺术性、欣赏性、收藏性等特点却正日益凸显出来。”张淑芬意识到开发新品种、实现从实用性到观赏性的转换才是易水砚的发展之道。   为了开发易砚,张淑芬到中央美术学院、清华美术学院请专家教授指点迷津,到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地搞市场调查,了解国内外市场对砚台的需求状况。   同时,为了提高制砚师的技术水平和艺术造诣,张淑芬请来专家、名家到厂里授课。从最基础的“因石构图”讲起,使易砚这一民间传统工艺与现代艺术结合起来。同时,她还创办了易县首家易砚培训学校——宏达古砚雕刻技校,并组织制砚师来厂里学习,所有费用均由她负责。   通过努力,张淑芬厂里的易水砚在继承传统工艺设计的基础上,设计创意突出艺术性、观赏性、收藏性,并向系列化、多品种方向发展。产品由单一的龙凤砚发展为山水风光、名胜古迹、英雄人物、鸟兽虫鱼、花草树木等数十个系列上百个品种。   除此之外,易水砚还把现代技术完美地融入其中——用电脑设计砚台,用机械完成砚的初级切割和定型。张淑芬引进现代雕刻工具,在人工精雕细琢的同时,适当使用精细雕刻机。浮雕、透雕、阴雕、阳雕等工艺有机结合,刻字铭文、磨光上蜡、烫金敷彩等技术科学运用,不但提高了生产效率,同时还保证和提升了砚台的品质。   巨砚扬名   有了过硬的产品,张淑芬的底气更足了。走出去,让更多的人认识易水砚,成为张淑芬之后工作的重点。   频繁地参加展会,向每个路过展位的人介绍易水砚,张淑芬经常是一天讲得嗓子都说不出话来。   展会上有人质疑易砚,张淑芬就会义正言辞地与其争辩,告诉对方易砚的历史价值、文化内涵以及艺术韵味。   在张淑芬夫妇的努力下,易水砚逐渐

文档评论(0)

jingpinwedang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