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代表作1-7试论甑皮岩人的去向-史前研究
试论“甑皮岩人”的去向(
本文所称的“甑皮岩人”是指新石器时代早中期居住在广西桂林洞穴中的以实行屈肢蹲葬,制作和使用梯形石斧、穿孔蚌器、绳纹和刻划纹陶器为主要特征的史前人类,因为其人类遗骨和文化遗存在甑皮岩洞穴发现最早、保存最好、资料最多、研究最深而以“甑皮岩人”称之。他们在甑皮岩和其它洞穴里居住了至少五千年之久,大约从距今12000年前起开始实行屈肢蹲葬,制作和使用穿孔石器、穿孔蚌器、绳纹和刻划纹陶器,在大约距今8000年前后制作和使用磨光石斧和磨光石锛,以采集、狩猎、渔捞为主要生产方式,创造了独具特色的新石器文化。在大约距今7000年前,正当他们处于发展的鼎盛时期时,他们却离开了甑皮岩,离开了桂林岩溶地区。是什么原因促使他们离去?他们去了哪里?这正是本文所要探讨的问题。
一 “甑皮岩人”在甑皮岩居住的时间
(一)甑皮岩洞穴的形成
甑皮岩遗址位于桂林市南郊独山西南麓,距离桂林市中心约9公里。因山体外貌形似当地居民甑锅之盖,故方言称“甑皮岩”。
现在的独山座落于漓江二级阶地西缘,为一石灰岩孤峰,相对高度89米。峰体形态为单斜型,山体自东南向西北逐渐抬升,西面至西南呈陡坎状边壁。在坎壁的基部有四个小型顺层的溶洞发育,甑皮岩是其中最大的一个。周围是典型的石灰岩孤峰—溶蚀平原,平原海拔149米。西面2公里外为绵延的石灰岩峰林,东面约3公里远处为桂林地区主要河流漓江。独山峰体与周邻峰体、平原区岩层产状非常一致,无错动现象,均为单斜地层,未见断层等发育,因此本区地下水主要以水平迳流为主,溶洞都是顺层面的洞穴、地下河和裂隙,未见有垂直型溶洞。
0.7米,发育有少量钟乳石。水洞在主洞东侧,为一地下河的出露口,枯水期水面低于主洞地面2-3米。
根据岩溶学家的考察和研究,甑皮岩是在更新世晚期由地表水不断溶蚀而成的,当时在独山南侧存在一条地表河流,水流虽然不大,但足以对山脚最软弱的泥亮晶粒屑灰岩造成溶蚀。在漫长的时间里,河水曾几起几落,从而在洞壁末端发育有三条上下相互平行的边槽。大约从距今16000年前开始,在矮洞逐渐发育石钟乳和石笋等化学沉积物。地面的石笋是由溶解在水中的碳酸盐在静态滴水条件下沉积而成的,这意味着到距今16000年前时甑皮岩才随着独山山体的抬升而完全高出水面,河水不再对山脚石灰岩石造成溶蚀,甑皮岩洞穴停止发育(桂林岩溶地质研究所,1990;陈铁梅等,1984)。
(二)甑皮岩洞穴的入居
甑皮岩矮洞石笋和钟乳石停止生长的时间大约为距今12000年前(陈铁梅等,1984),这意味着在距今16000-12000年间甑皮岩虽然脱离了水面,但离水面还比较近,洞穴内还经常有滴水,还比较潮湿,不太适合人类居住。因此,史前人类入居甑皮岩的时间不会早于这个时间。
考古发掘和研究的结果证实,史前人类入居甑皮岩的时间确实在距今12000年前左右。1973-1975年的发掘和1978-1979年的年代测定,把甑皮岩遗址分为早晚两期,其中早期年代在距今9000年前(未校正),这个时间晚于矮洞钟乳石和石笋停止生长的时间(广西壮族自治区文物工作队等,1976;北京大学历史系考古专业碳十四实验室等,1982)。2001年第二次发掘和随后进行的年代测定结果证实,甑皮岩遗址具有五期文化遗存,其中最早的第一期文化遗存的年代范围,螺壳样品的年代范围校正后为距今12850-11170年前,中间值为距今12010年前,木炭样品的年代范围校正后为距今12575-10675年前,中间值为距今11625年前(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等,2003),这两个时间也晚于矮洞钟乳石和石笋停止生长的时间。因此,史前人类入居甑皮岩的时间为距今12000年前左右。
(三)甑皮岩洞穴的废弃
甑皮岩的文化堆积分布在主洞和矮洞,水支洞300平方米,最厚处达3.2米屈肢蹲葬旧石器时代晚期“甑皮岩人”与柳江人的遗传距离值小,遗传距离最近现代“甑皮岩人”波里尼西亚人、老挝人、泰国人、越南人的遗传距离值小,遗传距离最近这明“甑皮岩人”是连接旧石器时代晚期柳江人和现代华南人及部分东南亚人的中间人群2002年,复旦大学现代人类学研究中心的李辉博士与其合作者根据对大部分百越群体的遗传材料的Y染色体DNA分析结果,得出百越民族系统遗传结构有单起源的遗传迹象,起源时间大约在距今三、四万年前,起源地在广西、广东和越南国北部、老挝国一带;大约从新石器时代起,百越群体开始向四面扩散,其分布范围扩展到中国长江以南地区、东南亚半岛、马来西亚半岛等广大地区,其中广西的百越主要是向西、向南扩散。
200年等将甑皮岩遗址人骨所有这些结果都表明:即使不能肯定甑皮岩人是新石器时代晚期以来广西及东南亚土著人的唯一祖先,也至少可以肯定甑皮岩人是他们的古老祖先之一,甑皮岩人对他们体质特征的形成无疑贡献了很重要的基因元素。 泰国班清人 0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