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东北梅花鹿皮肤霉菌病的防治.pdf
匿也芷垫豳 · 特种养疆·
2007年 第 11期 豆第237期 第 28卷
东北梅花暖皮肤零茵病的昕治
王铁发,胡淑春,郭世红,丁润峰
(吉林省双辽市畜牧兽医技术培训中心,吉林双辽 136400)
【中图分类号]$865.4 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2078(2007)12—0025一O2
近些年来,吉林省双辽市一些鹿场所饲养的梅 蔓延。
花鹿,每年都有皮肤霉菌病零星发生。这种接触传 梅花鹿的茸皮或躯体皮肤发生感染后,局部
染的皮肤病,虽然单独对患鹿不构成生命威胁,但 痒觉反应均不明显。鹿茸受感染后,无论患部是
是能够降低鹿茸的质量评定等级,并且影响鹿的出 否痊愈,煮炸加工时都不会因此而发生裂皮或暄
售,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 皮,但是难免在患部留下黑色的病痕。正因如此,
1 流行情况与临床表现 鹿茸的质量等级则将不同程度地受到影响,造成
经济损失。
本病一年四季均有发生,但多见于潮热多雨的
2 病原体的镜检与培养
夏季及秋收时节。鹿不分大小、年龄和性别,均可
感染。患鹿常以零星散发的形式出现,其受感染的 在鹿茸感染的部位,用70%酒精浸渍的棉球轻
部位主要是鹿茸和颈侧、胸侧、背部、腰旁及股外侧 轻擦试消毒。待局部干燥后,用灭菌的小刀和镊子
被毛较浓密的皮肤。 刮取病变与健康组织交界处的痂皮、被毛、脱屑和
患鹿的精神表现、采食状况、体温和膘情等无 炎性产物。将所获病料置于载玻片上,滴加l~2
明显变化。鹿的躯体皮肤受到感染时,患部表皮乃 滴20%氢氧化钾溶液,用酒精灯火焰微微加热3~
至真皮组织发生炎症,真皮轻度充血、肿胀,皮表出 5min,以软化病料并增加其透明度。然后,在滴液
现许多丘疹和小疱。小疱逐渐增多并膨大、破溃, 上放置盖玻片,进行镜检。在显微镜下,见有许多
局部被毛发生折损或脱落。溃疡性的病灶之大小 圆形和卵圆形的霉菌性孢子及弯曲而有侧枝的菌
如硬币,呈圆形或椭圆形,周围界限明显,表面被有 丝。孢子具有较强的折光性,其直径为2~3pm。
粘液性或粘液脓性炎症产物,先期呈暗红色,后期 交织着的菌丝和紧密而无规则配列的孢子,在毛根
结痂而呈黑色。患部痊愈后,一般都能再生长出新 部呈鞘状镶嵌在毛干周围。此外,在毛囊附近的毛
的被毛。新毛生出之初,颜色稍黑,以后则褪失黑色。 干内部,亦见有许多侵入的分枝状菌丝。
鹿茸发生感染时,病变主要见于进入瓜角阶段或以 将从患部取下的痂皮和被毛放入 70%酒精中
后的鹿茸的主干之中部、上部和嘴头。鹿茸主干的 浸渍数分钟,然后用灭菌生理盐水冲洗,接种在沙
下部和初生茸、再生茸以及未进入瓜角阶段的鹿 堡氏培养基上(加氯霉素抑制杂菌生长),在25℃
茸,不曾发现受害。鹿茸受到感染后,未见其生长 左右的温度下培养2周。在培养的初期,见菌落呈
发育受到明显影响,炎症显见于患部表皮和真皮, 灰白色,状若羽绒,中心隆凸;后期,在菌落的表面
并不波及问质层和髓质层组织。患部先期亦出现 出现2~3个同心圆形和放射线状的凹沟。此外,
密集的丘疹和小疱。小疱逐渐增多、膨大,破溃后 在该培养基的背面,尚见其内有褐色及黑褐色的色
融合成形状不规则的暗红色弥漫的溃疡面。局部 素形成。取培养物涂片后镜检,见有厚膜孢子和结
茸毛折损或脱落,表面被有薄层粘液脓性炎症产 节状及球拍状等形状各异的菌丝。
物,污秽不沽。后期,患部发生结痂,颜色转黑而渐 根据患鹿的临床表现和病原体的镜检及培养
愈。但是,也有的病例,在其病灶中部发生结痂愈 状况,认为引起本病的病原体为不完全菌纲、皮肤
合而变黑的同时,边缘部位的感染却仍在继续向外 癣菌科(亦称皮肤丝状菌科)、小孢霉属的皮肤霉菌。
3 治疗和预防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