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民国时期镇江女子职业教育
民国时期镇江女子职业教育 摘要:民国时期,我国传统的教育制度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其中最为突出的是女子教育的兴起。镇江作为最早的通商开放口岸之一,西方近代教育思想影响较大,社会风气较为开放,女子教育思想亦较为先进,加之产业发展需求,以镇江女子职业学校为代表,女子职业教育在规模以及办学质量方面均取得了不俗的成绩,在为镇江、为江苏培养了大批职业女性的同时,也促进了妇女解放和社会开化。对今天的职业教育来说,其解决女性生计的办学出发点、专业课程建设、工学结合的培养模式、学生人格养成、产学研结合的成果都有所启示
关键词:民国时期;女子;职业教育
中图分类号:G71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17)04C-0032-04
在中国长达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中,以社会教化形式实施的所谓正统“女教”,向女性灌输的仅仅是“三从四德” “女子无才便是德”之类封建礼教观念,女性被?o情地剥夺了受教育的权利,完全被排斥于社会生活之外。虽然古代社会也出现了一些有才识、千古留名的女子,但毕竟只是少数名门闺秀在家中的“延师受教”。这种状况到鸦片战争后逐渐发生了变化,随着教会女校的出现,近代工业的发展,不仅为当时的社会带来了区别于以往的教育思想,还将西方的办学模式带入中国,促进了晚清至民国时期中国女子教育包括女子职业教育的产生和发展。本文就民国时期镇江女子职业教育的发端、演变、特色及其现实意义作探讨
一、镇江女子职业教育的发端
(一)镇江女校的办学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长江下游地区教会女学发展较快,出现了一批著名的教会女校,镇江女塾是其中办学较早的一所女校
1884年,美国基督教会美以美会在镇江银山门设立的镇江女塾,它是长江下游地区办学历史最悠久的教会女校之一。镇江女塾刚开始时受到当时社会观念的影响招生比较困难,后来通过实行免费教育,并且把招生范围扩展到江西、安徽等地,学校办学规模逐步扩大,后取校训“崇俭朴实”的首尾二字,并因与幼稚园、小学分离,学校更名“崇实女子中学校”。崇实女中不仅在镇江教育史上,而且在整个中国近现代教育史上都具有很大的影响,很多毕业生成为中国近现代的杰出人物,这其中最有名的应该就属赛珍珠了
(二)赛珍珠与镇江教育
赛珍珠1892年出生,出生3个月后就来到中国,在中国生活了近40年,其中在镇江前后长达18年之久,她把中文称为“第一语言”,把镇江称为“中国故乡”;她的大学学籍卡上写的籍贯是镇江,她的墓碑上镌刻的正是她手书的中国汉字“赛珍珠”。她创作的反映中国农民生活的长篇小说《大地》,在1938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除了作家身份外,她还是一名人权和女权活动家,在太平洋两岸享有很高的声望
赛珍珠少年时代在镇江求学,上午在家随母亲学西方课程,下午到崇实女中就读中文课程。1914年完成美国大学学业后又回到镇江,照顾母亲,并在母校崇实女子学校教书。在镇江她是一个名人,知名度高,但与周围民众并没有距离,完全融入他们当中。她说:“我把他们当作大人,尽管我自己比他们大不了多少,我对在这儿教书有广泛的兴趣,他们教给我的远比我教给他们的多。”她认为“中国社会重男轻女,得子喜、得女哀;崇尚生育,祈求子孙满堂,致使女子原本强于男子,却因为多子多孙的观念,沦为生育的工具;亦即连续生养子女,削弱她们的才干能力,因而屈居劣势。”因此她希望在教育方面帮助他们, 她教育女子要自立、要走出家门去工作,学女红,鼓励“天足”,学习外语,在镇江引起很大影响,对女子独立、女子接受教育起着思想启蒙作用,在她的影响下,很多女子开始接受学校教育,这对当时整个城市的影响是深远的
(三)教会女校的影响
教会女校作为近代中国最早的女子教育机构,在社会上产生了巨大影响,随着女子学校逐渐被社会所接受,女子纷纷转变传统观念,走出家门,冲出封建束缚,接受现代教育,催生了女子职业教育的诞生。另一方面,教会女校如崇实女中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除了西方教义,还有很多女子职业能力的课程。可见,教会女校的发展不仅带来了先进的教育理念,促进了女子职业教育的萌发,同时也为女子职业教育的发展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四)女子职业教育产生的经济和舆论背景
近代工业的快速发展为女子职业教育的兴起提供了物质基础及宽松的社会环境,镇江所在的苏南地区特殊的产业结构,又使当地缫丝、纺织等工业企业需要一大批掌握生产技术及一定文化知识的职业女性,可以说,近代产业的发展催生了培养专业职业女性的教育机构的出现
梁启超、孙中山都是近代女学教育的积极倡导者,梁启超指出:“然吾推极天下积弱之本,则必自妇人不学始。”“人需有职业,妇女不学,则为无业之民”,指出了女子获得职业的重要性。孙中山提出“鼓励女子联合各界人士,普及教育,研究法证,提倡实业,以助国家进步。”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2025中信银行信用卡中心银川分中心招聘笔试备考试题及答案解析.docx
- 2025年金华职业技术学院单招职业倾向性测试题库及参考答案.docx VIP
- 武汉市2025届高中毕业生四月调研考试(四调)数学试卷(含答案).pdf
- 陕西西安市长安城乡建设开发公司招聘笔试题库2024.pdf VIP
- MEMS传感器和智能传感器的发展.docx VIP
- 中学英语课堂教育教学评价策略的研究结题报告.docx
- 运筹学(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工程大学)中国大学MOOC慕课章节测验答案.pdf
- 内蒙古风能、太阳能资源.doc VIP
- 金丽衢十二校2024学年2025届高三第二次联考生物试卷(含答案).pdf
- 《中医骨伤科学》课件—— 肘关节脱位.ppt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