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私立青岛育贤中学2014-2015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概要1.doc

山东省私立青岛育贤中学2014-2015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概要1.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山东省私立青岛育贤中学2014-2015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概要1

2014~201学年本试卷分第卷(选择题)和第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0分.考试时间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姓名、准考证号、考试科目、试卷类型填涂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 2.第卷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答案. 3.第卷必须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中性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的位置;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第卷(选择题 共0分)选择题:本大题共小题.每小题分,共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古代中国人对牛有着特殊情感,杨柳青年画等民间风情画多以牛为题材,民间有“牛郎织女”“太上老君骑牛入函谷关”等传说……造成这一现象的关键原因是 A.君主专制中央集权 B.佛教的广泛传播 C.封建统治者实施愚民政策 D.小农经济占主导地位 马戛尔尼在《英使谒见乾隆纪实》日记中说,中国人“一切思想概念都出不去本国的范围……他们的书上很少提到亚洲以外的地区”。造成这一现象的根源是 A.儒家思想的保守性 B.小农经济的封闭性 C.交通、通讯工具的落后 D.政府禁绝海外贸易 《诗经·齐风·甫田》记载:井田由于“民不肯尽力”,到处是“维莠骄骄”“维莠桀桀”的丛生茂草,一幅“公田不治”的景象。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不包括 A.周王室的衰微 B.私田的大量开垦 C.兼并战争频繁 D.土地转让的停滞 4.西欧中世纪的农户如法国的农户每份地是13公顷,折195市亩;而秦汉时期中国自耕农的理想份地是“百亩之田”,相当于31市亩。由此分析错误的是 A.说明中国是小农经济,生产规模小 B.是中国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方式的表现 C.导致铁犁牛耕的使用 D.说明中国耕地承受的人口压力大 “井田废,田非耕者之所有,而有田者不耕也。耕者之田资于富民,富民之家地大业广……是以田者日累其半,以至于富强;耕者日食其半,以至于穷饿而无告。”苏轼认为废井田 A.促使土地数量增加 B.有效遏制土地兼并 C.有利社会合理分工 D.加大社会贫富差距 黄宗羲在《明夷待访录田制三》中提出自己的构想:“以实在田土均之,人户一千六十二万一千四百三十六,每户授田五十亩……则天下之田自无不足,又何必限田、均田之纷纷。”这里他针对的社会问题是 A.均田制破坏 B.土地兼并 C.赋税沉重 D.重农抑商 元朝人曾作《木棉歌》:“秋阳收尽枝头露,烘绽青囊翻白絮,田妇携筐采得归,浑家指作机中布。大儿来觅襦,小儿来觅裤。半拟偿私债,半拟输官赋。”下列描述与材料不符的是 A.农户植棉日益普遍 B.农民负担沉重的债务和赋税 C.男耕女织的自然经济 D.家庭手工业超过官营手工业 .唐朝前期的长安城实行严格的坊市管理,下列可以作为其直接证据的是 A.天子至尊,皇权至上 B.“今朝半醉归草市,指点青帘上酒楼” C.“夜市直至三更尽,才五更又复张” D.“勒坊内开门,向街门户,悉令闭塞” .宋仁宗景祐年间,允许临街开设邸店,商人只要纳税就可以到处开设商店。熙宁年间,开封府的鼓楼已不再击鼓,京师的警卫也不再执行夜巡制度。材料说明 A.推行工商皆本的政策 B.“重农抑商”政策被停止了 C.城市的职能发生了变化 D.商人的身份地位提高了 13.《大预言:2049的世界》认为:“如果可以把1492年看作全球化的开始,那么首先是葡萄牙和西班牙人开创了现代全球化。”下面能够支持作者观点的是 A.葡萄牙和西班牙最早开辟新航路 B.葡萄牙和西班牙最早发动资产阶级革命 C.葡萄牙和西班牙最早开始工业革命 D.葡萄牙和西班牙对外贸易发达 水手成了最令人羡慕和尊敬的职业;罗马教廷建立了“东方事务部”“传教问题部”等海外传教机构;信贷机构、殖民贸易公司、交易所等商业金融机构纷纷建立。对以上现象出现的背景概括最为准确的是 A.地理大发现带来的影响 B.宗教改革引发的连锁反应 C.世界市场的基本形成 D.殖民扩张的方式有所变化 《15~18世纪的物质文明、经济和资本主义》中写道:“由于15世纪的地理大发现,欧洲一鼓作气(或几乎如此)挪动了自己的疆界,从而创造了奇迹。”对材料中的“创造了奇迹”的最准确理解是 A.哥伦布发现美洲 B.荷兰建立商业殖民帝国 C.美洲白银大量流入欧洲 D.资本主义世界市场逐渐形成 “工业革命不能仅仅归因于一小群发明者的天才。天才无疑起了一定的作用,然而,更重要的是18世纪后期起作用的种种有利的力量的结合。”这里的“种种有利的力量”包括 代议制立宪政体的确立 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机器工厂的出现 海外市场的扩大 A. B. C. D.美国某学者认为,18世纪中叶以前的中国与西欧没有什么实质性的区别,只是此后煤的广泛使用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yaocen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