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0章基础计量化学
第0章 基礎計量化學
0-1 粒子概念
子質量(分子質量)係採用相對值,即原子量(分子量)。
依亞佛加厥定律,同溫同壓時,任何氣體1升都有同數分子,
100℃、1atm密度(g/L):氫0.0658,氧1.0460
表示每一分子氧是氫的倍重
則氧分子量應為
M=31.7933≒32
氧一分子含有2個原子,則氧的原子量應為15.89665(≒16)
1905年國際原子量委員會採用自然存在的氧為原子量標準,
定O原子量為16.000(H=1.008)
1961年國際純粹及應用化學聯合會(IUPAC)決定 以=12.0000為原子量標準,
其優點有:
a.與舊標準僅相差0.000375%,以前原子量尚可用,不必廢棄; b.可消除物理原子量與化學原子量不同之困擾;
c.極易在質譜儀中測定;
d.碳化物的種類極多。
舊物理系統 舊化學系統 IUPAC統一系統 16.0000 15.9949 O 16.0044 16.0000 15.9994 12.0000 C 12.01115 今日以莫耳定義原子量(分子量),可以有單位:
以克為單位,1莫耳原子(分子)的質量;
以amu為單位,1個原子(分子)的相對質量 [ amu:原子質量單位 ]
【註1】莫耳係依質量定義:質量克數等於原子量(分子量),稱為1莫耳原子(1 莫耳分子)。而由放射蛻變、油滴實驗、法拉第定律、晶體繞射測知, 1莫耳含有6.02×1023個原子(分子),此稱為亞佛加厥數,以N0表示之。1 amu=1原子質量的=
※ 1g=N0 amu
原子質量=原子量×1.66×10-24g/原子= g/原子
原子(分子)莫耳數=
而原子莫耳數也稱為克原子數(1克原子即1莫耳原子,克原子數為1 )
【例2】
【類1】(Ans.(1)1.66×10-24g(2)2.63×1016(3)3.00,1.81×1024(4)2.00,1.20×1024,4.80×1024)
CH4、C2H6、SO2、H2O四者,(1)等莫耳數時,何者分子數較多? (2)等質量時,何者原子數最多? (3)等原子數時,何者質量最小?(Ans.(1)都相同,(2)CH4,(3)CH4)
2. 為22.4L/mol;NTP(25℃、1atm)下為24.5L/mol
【註3】混合氣體平均分子量 =(為分子量,為莫耳數;為莫耳分率、體積分率)
※ 空氣=28.8
【類3】(Ans.B)
【類4】(Ans.D)
【例3】
3.分子量的求法
(1)分子量(g/mol)=莫耳體積(L/mol)×密度(g/L)
【例4】STP下重3.372克的塑膠袋,裝滿某氣體時重2.800克而體積為1.0升,求某氣體分子量?
※ 1.氣體實重=(W-W0)+ d·V
(W0:空袋重,W:裝滿氣體後重,W-W0:視重; d:空氣密度,V:排開空氣體積即裝滿氣體後體積,d·V:浮力) 2.若分子量28.8,則視重0;分子量28.8,則視重0;分子量=28.8,則視重=0
【類5】(Ans.28.0)
【類6】(Ans.D)
(2)亞佛加厥定律的應用( I )同溫同壓下,同體積之不同氣體,重量比等於分子量比
【例5】 若O2與A氣體完全混合,其體積比為1:2,重量比為4:7,A氣體分子量為何?
【例6】
(3)利用元素之重量百分組成
【例7】
【類7】
某化合物含N 16.62%,Cl 21.07%,S 9.50%及其他元素,則其分子量為何?(N=14.0,S=32.0,Cl=35.5)(Ans.336之倍數)
(4)利用理想氣體方程式、格銳目定律
4.原子量的求法
(1)坎尼札洛法:測各化合物之分子量(諸分子量×某元素含量%)取公因數
化合物 重量 (克) 含X的重量百分比 甲 60 80% 乙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