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闲置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互联网条件下教育话语与权势的博弈.ppt

  1. 1、本文档共4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互联网条件下教育话语与权势的博弈汇编

超链接文本话语系统中教育权势与控制的博弈 使话语中的权力和有权参与者支配并限制无权参与者发挥到技术与程度极至的水平。 首先,技术的拥有者和设计者占有当然的话语主体位置。 其次,话语者之间的关系并非完全平等的,不仅发出话语的机会受到限制,发出话语的方式和有效性也受到限制; 再者,话语的内容,说什么,怎么说都会受到限制。 教育与互联网关系的几个维度 互联网+教育会否出现赢家通吃? 竞争充分,但在很多细分领域却又出现单极格局,甚至是出现了赢家通吃的局面。 加以限制和控制则可能,不加限制和控制则不可能,如同长江波涛,滚动向前。 完全没有限制是不可能的,法治、规范的建立,形成有序竞争,就不会有永远的赢家,就不会出现长时间的通吃,就会有不断的进步。 四、教育应对互联网的基本态度 互联网是新工具的发明 文字出现 竹简-造纸-印刷术-书本 照相-幻灯-投影-电影。 电话-留声机-无线电-收音机-广播-电视。 电脑-互联网。 每一次新工具的发明对人类发展都是影响巨大且关键性的,互联网这一新工具的影响将比历次更为迅速普及。 教育不能忽视新工具的发明与运用,同时又部门为工具所牵引而忘了教育自身。 多媒体教学平台的使用便是一例。 互联网不是万能的 中国教育的三大问题:教育公平、学生创造力不够、大学生就业难等,互联对此有自己的解决之道。 “任何人、在任何地方、在任何时候,能学到任何知识。” 这种观点忽视了学习主体的当下能力状态和实际需要。 教育如何变,多大程度上变更主要地取决于教育主体以什么样的态度来应对、运用。 工具的作用如何取决于使用者 如果使用者的教育思想理念没有改变: “满堂灌”会变为“满网管”。 网上评价可能变成网上控制。 网上管理由信息沟通变为网上监控,甚至可能将网络变为限制他人的枷锁。 互联网催生大量教育企业良莠不齐,2015年左右,中国从事在线教育的企业数约在2400~2500家,专门从事在线教育的人员达到8~10万人,拥有数10万门在线教育课程,用户达到了近亿人次。教育的基本特性是否会因此改变,需要行业监管规范。 以理性、专业、创新的态度迎接互联网 不要以控制的思路来使用互联网。 不要用互联网这个新瓶装落后的教育旧酒。 “互联网×教育”模式更加关注“人物互动、虚拟教学社区”等互动性的教学体验,是教学过程智能化、舒适化。 创新的教育理念。 很多企业将关注点放在了搭建教育平台上,而忽视了内容的创新与完整性,导致其产品课件和试题重合率极高。 一部分教育产品只是在用“炫酷”的技术做表面的“先锋实验”,并没有针对提高教学效率与质量做出相应的对策,严重脱离了教学实际。 参考资料 《中国教育再造 》,上海教育出版社 《中国大学精神的历史与省思》,山西教育出版社 《教育改革行知录》,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中国幼儿教育忧思与行动》,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多维视野中的生活教育》,安徽教育出版社 《20世纪中国教育家画传》,四川教育出版社 《中国教育六十年纪事与启思》,山西教育出版社 《中国近代大学精神史》,人民教育出版社 谢谢各位! 敬请指正! 联系方式办)Email:Chu.zhaohui@163.com 互联网条件下教育话语与权势的博弈 储朝晖 一、互联网风潮的可能与限制 互联网风潮只能卷起不能生成 “互联网+” 提供以大数据、云计算和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为教育信息化建设和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方面提供技术支撑,促进教育教学模式创新,推动教育理念变革。 风刮到水的时候起波澜,刮倒黄土起扬沙,刮到森林得到林海回声。刮到只会言说的人则一路传说下去,刮到务实笃行的就会起而行动。 互联网到了守旧人那里就是个限制框子,到了创新的人那里就是四通八达的通道。 互联网话语传播的层次 互联网行业内的话语,对社会其他行业知之不深。 新闻传播话语,对互联网和社会各行业都缺乏深入理解; 社会其他行业话语,把自己的行业贴上互联网标签。 总体上,当下的“互联网+”传播确实存在一犬吠形,百犬吠声的现象。 正因为此,全社会都需要理性应对,教育更需要理性迎接互联网。 “互联网+”还是“+互联网” 把互联网当作传播工具,延伸现有的影响力和价值,原有的社会逻辑不变。这种看法的人较多。 把互联网当作操作系统,当成社会建构的要素和系统力量,依照这汇总全新基础,依据互联网法则重新统合社会的运作和管理模式。 选择哪种模式,既基于互联网的特征,也与个人的主观选择相关。 作为操作系统依然有谁建造、谁掌控的问题。 作为一股风潮对教育的影响 互联网+,谁是被加? 我要慕课还是被慕课? 翻转课堂是谁在翻转,谁在被翻转? 从教育立场看,是互联网+教育,还是教育+互联网 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生学得好不好? 教育需要立定什么,才能健全发展,而非自毁。

文档评论(0)

wyjy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