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景山牡丹旅游可持续发展路径.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丹景山牡丹旅游可持续发展路径

丹景山牡丹旅游可持续发展路径 牡丹在中国拥有漫长的栽培和观赏历史,并逐渐形成了山东菏泽、河南洛阳和四川彭州三大栽培中心[1]。这三大栽培中心由于各自的地理位置、气候条件以及人文背景的不同,又各有其特点。洛阳牡丹的主要特点是历史悠久、品种繁多、文化底蕴深厚,具有皇家气派[2]。而菏泽牡丹全是大田种植,现在栽培面积超过5000亩,种植260万株,有400多个品种,主要以其牡丹的杂交、催花以及大田平民式的栽培为主要特点。菏泽的牡丹既具有牡丹本身的雍容华贵和大气,又具有类似于水稻、包谷等大田作物的朴素和平和,平民化是其主要特点,被称为“百姓花”[3-4]。彭州牡丹则完全不同于洛阳和菏泽,主要的栽植地和观赏地都集中在丹景山上,从山下拾级而上可看到不同的牡丹品种和自然景致,而且最大、最美的牡丹是在山顶的金华寺内[5]。丹景山的牡丹饱含着自然、植物与宗教文化和谐相融的人文生态思想和天然野趣,其牡丹栽培与观赏方式与其他两个栽培中心具有很大的不同。彭州市1985年将牡丹定为“市花”,1986年开始举办牡丹花会。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改善、旅游消费逐渐增加以及丹景山牡丹的影响逐渐扩大,丹景山的牡丹旅游呈现出了非常迅猛的发展势头,每年牡丹节期间的游客访问量和消费量都在持续快速地增加,由此也引发了一些资源保护和经营方面的问题,需要引起开发者和管理者的重视,并找到较好的补救办法。 一丹景山牡丹资源概况 (一)丹景山牡丹起源 丹景山成为中国三大牡丹栽培观赏中心之一既有其自然原因又有其人文渊源。从生物学角度来看,中国牡丹主要来源于对野生牡丹和芍药引种驯化及杂交育种,丹景山牡丹也不例外。而关于丹景山牡丹的起源,比较权威的说法是其现有品种主要是中原牡丹西移、甘肃牡丹南移,经其驯化或杂交改良的产物[6]。据历史资料分析,天彭牡丹主要是由中原牡丹和西北牡丹引种后,那些适应当地生态环境的品种留存下来,和当地原有品种经过历代栽培选育而形成的。天彭牡丹的野生原种,主要为紫斑牡丹和矮牡丹,可能亦具杨山牡丹的血统。该品种群植株高大,枝叶较稀疏;根系浅,生长势强;花梗长,花瓣基部有紫斑或红晕;花径大,花型演化程度高,多台阁花品种。这一品种群适应温暖、湿润多雾的气候,属“山地温暖湿润型”[5]。彭州气候条件特殊,丹景山更是日照少而空气湿润,非常适合牡丹的生长。独特而适宜的自然条件再加上早在唐朝就开始的喜牡丹、种牡丹、观牡丹的习俗,经过上千年的杂交育种栽培,培育出了许多只有丹景山独有的品种,在宋朝时期达到鼎盛状态,最多时达到一百多种。尤其南宋时期,天彭牡丹特盛,与洛阳齐名,并一度取代洛阳而成为“中国牡丹的栽培中心”。宋朝时的天彭牡丹不仅树大、瓣多、花大(胡元质云:花开有至七百叶,面可径尺以上),而且品种优良。散金般的“镶边牡丹”,泼墨般的“彭州紫”,红霞般的“丹景红”,玉片般的“玉楼子”等品种都是牡丹中的珍品。宋朝之后丹景山牡丹曾几度衰败,到建国以后至20世纪70年代末几乎完全沦落。改革开放以后,因为得到政府和人民的关注,丹景山的牡丹栽培与观赏逐渐恢复,栽培的牡丹品种和数量不断增加,牡丹旅游呈现出快速发展的势头。 (二)丹景山牡丹栽培及观赏特点 1.丹景山牡丹栽培与观赏的天然野趣 丹景山作为我国著名的牡丹栽培和观赏中心之一,与其他两个中心最大的不同便是其栽植于山水之间闲云野鹤般的天然野趣。牡丹在中国被称为“天香”和“国色”,以其花大色艳及香气馥郁而出名,其整个花株均表现出雍容华贵的富贵气质。但正是这种具有贵妇人气质的牡丹,在丹景山却被栽植于岩石峭壁上或山坡沟谷旁,随着山形回转、石级变化或倒垂于悬崖边或蔓生在烂漫的野花丛中,这种植物本身的富贵大气与周围朴素纯粹的自然生态环境之间和谐共生所产生的美是超越了任何一个单独要素的,是中国文化崇尚自然、崇尚美、崇尚人工与自然和谐融合精神的集中体现。据史文典籍记载:初唐四杰之首王勃遭贬入蜀,应故友九陇县令柳太易之邀游丹景山,留下了传颂千古的《益州九陇县龙怀寺碑》,对丹景山恣意描绘,大加赞赏,“丹溪漏月,碧洞栖烟。叶蹬三休,花严四密”即是其对悬崖牡丹的真实写照。不仅如此,丹景山各色牡丹的栽植是随着山势的变化而变化的,且不同的地方其牡丹姿态又各有不同。丹景山牡丹观赏亦需依着山势拾级而上,在上山的途中,或在石级边或在距离石级稍远的沟谷山坡边,抑或是半山腰农户的庭院里,均栽有不同花色品种的牡丹,或疏或密,或零星或集中,时时有惊喜,处处各不同,别有一番景致。所以说,丹景山牡丹之美不单单美在牡丹或山川,而在于两者和谐共生、交相辉映的自然美。 2.牡丹与宗教的关系 丹景山牡丹的栽培与观赏自始至终是与宗教紧密联系不可分割的。据丹景山碑文载:“大唐金头陀沿旧缮新,因行宫以创大乘制”,庙名曰永宁院;清嘉庆《彭县志》

文档评论(0)

docman12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704212310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