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图腾崇拜的生态意识.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先秦图腾崇拜的生态意识

先秦图腾崇拜的生态意识 先秦是中华文明的初创时期,古代许多优秀思想都可以在先秦文化中找到源头,生态意识也不例外。图腾崇拜是先民们在认知改造自然中,对无生命自然物、有生命动植物等产生的萌芽认识。据《汉语大词典》,图腾是英语“totem”的音译,源出印第安语,意为“他的亲族”。在原始社会中,人们以某种自然物的图形作为本氏族的保护神和标志,称为图腾[1]。从《辞海》可知,“图腾崇拜”是一种宗教信仰,约发生于氏族公社时期。原始人相信每个氏族都与某种动物、植物或其他自然物有亲属或其他特殊关系,一般以动物居多。作为氏族图腾的动物,是该氏族的神圣标志,是全族之忌物,禁杀禁食;且举行崇拜仪式,以促其“蕃衍”[2]。从该角度考察,先秦图腾崇拜中蕴含着有益的生态意识。笔者根据先秦图腾崇拜中崇拜对象自然属性的不同,大致将其分为对自然物(即动植物之外的其他无生命物质)的崇拜、对动物的崇拜和对植物的崇拜3种。原始社会人类的信仰中认为本氏族人都源于某种特定的物种,或者与某种动植物发生过亲缘关系。图腾崇拜表现为先人们对自然物、动植物的尊崇与膜拜,一方面渗透人与自然环境之间和谐相处的愿望;另一方面还存在趋利避害、保护与铲除并重的意识。 1自然物图腾崇拜中的生态和谐意识 人类社会产生之后,在与自然界的互动中,逐渐形成特有的自然观。先秦时期,由于生产力低下,人类的主体意识薄弱,对自然物的崇拜远远胜过征服与改造。根据典籍记载,先秦人民的自然物崇拜对象主要包括日月、天地、山川、云气等。这些图腾崇拜表现出人类对自然界的关注,同时渗透着与自然物和谐相处的意识。 1.1对日月的崇拜 日月祟拜是先秦人民图腾崇拜的重要内容。尤其是太阳,因其能为人类提供光明、温暖,也是动植物生长所必须的条件,因而被人类所神话、崇拜。西方创世神话中有阿波罗太阳神,而我国先秦时期的太阳崇拜比西方更早。《山海经》记载的“十日”神话与《山海经bull;淮南子》中所描述的后羿射日神话就是典型的太阳图腾。《山海经bull;大荒南经》云“东南海之外,甘水之间,有羲和之国,有女子名曰羲和,方日浴于甘渊。羲和者,帝俊之妻,生十日”;《海外东经》云“汤谷上有扶桑,十日所浴,在黑齿北。居水中,有大木,九日居下枝,一日居上枝”[3];《淮南子bull;本经训》云“逮至尧之时,十日并出,焦禾稼,杀草木,而民无所食”[4]。对日月等自然物的崇拜,是人们在科技不发达的条件下,对日月作为图腾进行的神话渲染,也体现出人类对自身生活环境的关注和重视,将崇拜自然和社会生产生活紧密联结,蕴含着朴素的生态和谐意识。 1.2对山川、云气等的崇拜 先秦人民对山川、云气等自然物的崇拜更多。其农耕、渔猎、畜牧的生产方式,必然要同自然界的山林川泽以及气候产生密切关联,限于科技水平,先民们无法获知这些自然物产生的原因,无法完全诠释其与人类生产生活的关系,因而产生了图腾崇拜与神话传说。《史记bull;五帝本纪》载,黄帝时代“官名皆以云命,为云师”,集解引东汉应劭曰:“黄帝受命,有云瑞,故以云纪事也。春官为青云,夏官为缙云,秋官为白云,冬官为黑云,中官为黄云”,“时播百谷草木,淳化鸟兽虫蛾,旁罗日月星辰水波,土石金玉,劳勤心力耳目,节用水火材物。有土德之瑞,故号黄帝”,黄帝在位,“万国和,而鬼神山川封禅与为多焉”[5]。《五帝本纪》还记载,颛顼执政中有“养材以任地,载时以象天,依鬼神以制义,治气以教化,絜诚以祭祀”的举措;帝喾执政时有“顺天之义,知民之急。仁而威,惠而信,修身而天下服。取地之财而节用之,抚教万民而利诲之,历日月而迎送之,明鬼神而敬事之”的举措;帝尧执政时有“其仁如天,其知如神。就之如日,望之如云”的德行;帝舜执政时有“乃在璇玑玉衡,以齐七政。遂类于上帝,禋于六宗,望于山川,辩于群神。揖五瑞,择吉月日,见四岳诸牧,班瑞。岁二月,东巡狩,至于岱宗,祡望秩于山川”的诸多举措。《夏本纪》载,帝禹在位,“天下皆宗禹之明度数声乐,为山川神主”。《五帝本纪》等对上古帝王上述事迹的记载中,也包含了当时山川、云气等自然物图腾崇拜的内容。可见,先秦时期的自然物崇拜存在有益的生态和谐意识,该生态意识将人类与自然环境密切关联起来。人只要尊崇自然物并按照其属性、规律行事,就能与日月、山川等自然万物和谐相处,人类就能顺利地生存繁衍。 相反,如果人类的活动违反自然规律,或者自然物图腾的属性发生变化,就会产生不良后果,甚至威胁人的生存,人类就应当对此采取措施。后羿射日和夸父追日的神话就是该意识的反映。《山海经bull;大荒北经》载,“夸父不量力,欲追日景,逮之于禺谷。将饮河而不足也,将走大泽,未至,死于此”;《淮南子bull;本经训》载,“逮至尧之时,十日并出,焦禾稼,杀草木,而民无所食。猰貐、凿齿、九婴、大风、封豨、修蛇皆

文档评论(0)

docman12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704212310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