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一节 道家思想的形成和嬗变 一、无为而无不为的老子 老子(李聃)是古代唯物论的开山祖,把“道” 看成客观存在和不断运动的物质实体,用“有”和 “无”这对范畴说明宇宙本原。《老子》即《道德 经》认为世界的生成模式为:“道生一,一生二, 二生三,三生万物”。什么是“道”呢?“道可道, 非常道”,“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道为 万物之宗,他提出“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即人伦效法自然。辩证法思想丰富,如“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贵以贱为本,高以下为基”。老子代表小私有者,政治主张是小国、寡民、轻税、无为而治,“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互往来”;他提倡少私寡欲,认为物质和精神文明都腐蚀人心、败坏风气。总结处世“三宝”:一是慈,二是俭,三是“不敢为天下先”。其思想在养生方面积极,但政治上消极,反映了对春秋战乱的抗议,对原始公社的召唤。 二、作逍遥游的庄子 庄子(庄周)把仁义看作万恶之源,违反人的自然本性,主张恬淡虚静,不为名利所惑。他看破红尘,想遁于外世,作逍遥游。他治学严谨,主张“吾生有涯而学无涯”。相对主义是庄子的方法论,因而产生了比老子更加彻底的虚无主义。《庄子》(即《南华经》)中的寓言故事有很高的美学价值,但其社会观和人生观则是消极的。 第二节 道家的人生哲学和儒道互补的原因 一、道家的人生哲学模式 道家的理想人格是隐士,追求原始质朴人生。道家不重人道重天道,其总原则是“少私寡欲”,“无为不争”,以“全生葆真”为人生旨趣,以超然物外的态度与世俗相处。它重视生命,以及对贪欲的批判和鄙弃,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二、儒道互补的内在原因 儒道两家的外在特征分属阳刚与阴柔,人生态度则分属进取与退守、入世与出世。前者倾心于庙堂参政,后者钟情于山林隐居。知识分子大多热衷参政,失意时才肯退居山林,即在台上是儒家,在台下是道家。儒家重群体,肯定现实,以立德、立功、立言为“三不朽”事业;道家重个体,抨击君主、鄙弃物欲、诋毁文明。儒家是封建社会的正统,佛、道只起辅助作用,必然向儒学靠拢。儒家吸收佛、道思想,创立了宋明理学,周敦颐的《太极图说》就受其影响。《易经》本为儒家所作,却成为道教经典。 第三节 由显而绝的墨家及其人生哲学 一、带功利主义色彩的墨家学说 墨家以墨子(墨翟)为代表,反映小生产者的利益,有强烈的平民意识。他认为民有“三患”:饥者不得食,寒者不得衣,劳者不得息。其学说的核心是“兼爱”,他主张“爱无差等”,“兼以易别”,实行无差别的“仁爱”;主张“非攻”,反对战乱和掠夺;强调相互间的义务,主张义利并举,平均平等。墨家的政治伦理观带有明显的利他主义色彩,无论爱人和利人,都首先从自己做起,而且其仁爱精神以人与人、家与家、国与国之间的关系为基点,无论是尚贤、尚同,还是节用、节葬,都以求得社会和谐为宗旨,具有强烈的群体观念。墨家重视自然科学,多有发明创造,对光学、力学、几何学、生理学、心理学等学科的发展作出了一定贡献,在唯物主义认识论和逻辑学方面也独树一帜,一度是显学(当时流传的“不归杨,则归墨”是其证明)。 二、墨家的人生哲学模式 墨家的理想人格是义侠,具有视人为己的古道热肠,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用理论形式提出功利主义原则的学派。在儒家那里,仁义与利是对立的,儒家的义与礼相联系、以礼为原则。墨家的义以礼为内涵,义利相通,讲求实惠。秦汉以后,墨家成为绝学的原因:一是反映劳动人民的利益,为统治者反对和儒家攻击;二是过于节俭,一般人难以接受。 第四节 由显而隐的法家及其人生哲学 一、为君主专制服务的法家理论 法家从“人性恶”出发,严格贯彻吏治,是一种专制主义的理论。因主张以法为教、以吏作师,代表当时谋求统一的新兴地主阶级的利益。法家重视农战,治国之要以农业为本。法、术、势是法家思想的基本内核,商鞅、申不害、慎到分别为重法派、重术派、重势派的代表,强调“法不阿贵”,“刑多而少赏”。韩非集法家思想之大成,不但提出“耕战论”,特别是提出“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来效”和“爱臣太亲,必危其身;人臣太贵,必易其位”。法家形成了一个以维护中央集权国家为目的、以加强君主专制为核心的封建思想体系。 二、法家的人生哲学模式 法家的理想人格是英雄,具有强烈的群体意识,赞成在力量和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对血缘宗法制度作了否定。在封建专制政治中,儒家和法家分别扮演牧师和刽子手的角色,对封建统治的延续都起了重要作用。秦朝速亡,归罪法家。此后,统治阶级明尊儒术,暗窃法家,儒法并用,王霸共举。 第四章 佛道二教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第一节 原始宗教与原始文化 第二节 道教的产生及其特点 第三节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