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此处添加标题;摘要:新中国60年经济发展可分为两大时期,是以1978年改革开放为分界来划分的。新中国建立
初期,选择了以公共供给④为取向的计划经济发展模式,曾经取得空前的成功,也暴露出难以克服的缺
陷。1978年,我国的经济改革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换,改革开放的逻辑起点是彻底否定计划经济。
但是,否定计划经济不等于能够否定计划经济时代所创造的经济基础。因此,计划经济发展模式创造的
公共经济基础是改革开放不可或缺的前提条件。; 2009年是新中国成立60周年,60年来,特别是近30年来的中国经济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60年的经济发展以1978年改革开放为分界可划分为两个时期。对后一发展时期,人们的评价比较一致,而对前一发展时期人们的评价存在较大分歧,甚至长期存在一种非历史主义化倾向。其实,对改革开放前中国经济发展进行简单的全盘肯定和全盘否定都是不可取的。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经济水平十分低下,工业基础十分薄弱,在这种条件下,以公共供给为取向的经济发展模式是惟一的选择。;从发展中国家的实践看,强化公共供给是经济发展的一般规律,因为公共供给是经济发展的战略重点和前提条件,公共品与公共服务供给有保障,国民经济持续发展才有强大的动力和后劲。发达市场经济国家也很少过早地将市场化改革引入公共医疗和教育等公共领域。一方面基于政治考虑,另一方面基于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外部效应理论决定了公共产品的投资应由政府来承担。以公共供给为取向的计划经济模式曾取得巨大的成功,也暴露出难以克服的缺陷。1978年,我国开始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改革开放的逻辑起点是彻底否定计划经济。但否定计划经济不等于否定计划经济时代所创造的经济基础。本文从新中国60年经济发展的整体视角,对改革开放前中国的经济发展进行历史评价。
;A、以公共供给为取向的计划经济发展模式的必要性和适应性; 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经济相当落后,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是在较短时间内改变经济落后状况,这不仅要以公共供给为取向,而且必须借助计划经济手段,选择以公共供给为取向的计划???济发展模式。;(一)以公共供给为取向的计划经济发展模式选择的必要性;旧中国经济发展水平极其低下,生产的社会化、商品化程度很低。农业总产值占70%,工业总产值占20%,而现代性工业产值仅占10%。农业生产技术落后,劳动生产率低下。1949年,全国平均亩产粮食仅为71公斤,棉花11公斤。人均占有粮食209公斤,棉花0.8公斤,油料4.73公斤。而且更为严重的是农田基本建设设施落后,长期失修,水旱虫等自然灾害严重,整个农村经济日趋衰败。在工业经济方面,从总量看,中国工业产量与当时先进国家工业水平的差距至少在100年以上。1949年,现代工业的产值占工农业总产值的17%。1949年,现代工业的产值为人民币79.1亿元,工场手工业为28.7亿元,个体手工业为32.4亿元,农业为325.9亿元。因此,现代工业与工场手工业合计占工农业总产值的
23.1%。该统计不包括农家副业和自给性手工业。;在教育方面,中国的教育状况极其落后,1946年,平均每千人口中高等学校学生仅为0.3人、中等学校学生4人、小学生50人。1928年至1947年,高等学校毕业生累计仅为18.5万人,其中,工科3.2万人,财经科1_9万人。在人民生活方面,严重经济危机的直接后果是人民生活的极度恶化,城镇失业人数大量增加。1946年,上海失业工人30万,占产业工人的40%;北京失业工人10余万人;重庆失业工人6万人;昆明失业工人5万人。许多市民家中无隔宿之粮,难以维持最低的生活。面对这样一个经济发展水平极其低下的旧中国,通过一般的经济发展道路是很难快速改变经济状况的。对刚夺取政权的中国共产党来说,要“在革命胜利以后,迅速地恢复和发展生产,对付国外的帝国主义,使中国稳步地由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显然,以公共供给为取向的计划经济发展模式是当时历史条件下的惟一选择。
;(二)以公共供给为取向的计划经济发展模式选择的适应性; 公共供给型计划经济发展模式的选择,不仅表现出中国经济发展的历史必要性,而且表现出其历史适应性。这是由当时中国的落后经济条件决定的。20世纪50年代中国经济不仅落后而且简单。落后经济与简单经济本来就是相辅相成的:自然经济半自然经济占优势的条件下,商品经济不发达,经济关系必然简单,以小农经济为基本特征的消费和需求结构必然是低级、简单的,从而导致产品和产业结构简单,进而导致国民经济体系的残缺。可见,公共供给型计划经济发展模式与当时低级、简单的需求和消费结构、产品和产业结构、国民经济结构和体系是一致的。;从理论上说,计划经济是与发达经济相对应的,而且还必须有发达的信息技术条件做支持。新中国成立初期的经济发展水平是不可能与计划经济相一致的。实际上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违章驾驶员交通安全培训精品课件.pptx
- Panasonic松下电器卫浴产品 电子坐便器CH2N615WSC_2N625GYC用户手册.pdf
-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第五单元教案设计(含交流平台习作例文和习作教案).doc
- 小学数学_青岛版六年级下册数学智慧广场“鸡兔同笼”问题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
- 2023年南京特殊教育师范学院特殊教育专业《普通心理学》期末试卷A(有答案).docx VIP
- 猪的信号(育肥猪).doc
- 机械设计基础(第六版)杨可桢课后习题答案.pdf
- 紧密型县域医疗卫生共同体消毒供应中心运营指南(2020年版 医联体建设).docx
- 《潍坊港总体规划》报告.doc
- 巧用仪式感提升高中阶段班级管理.doc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