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试析汉字中所蕴涵的古代陶器文化信息 .doc
试析汉字中所蕴涵的古代陶器文化信息
论文关键词:汉字形体 甸 瓦 击 皿 豆 高 酉 文化信息
论文摘要:烧陶工艺的发明和古文字的产生几乎是不约而同的。透过几个与陶器有关的汉字的基本构件形体的研究,可以窥测到古汉字形体中所蕴涵的丰富的古代陶器文化信息。由此可见,我们的远古祖先在“陶器是文明的指数”上,为中华文明史谱写了光辉的一页;在其丰富的创造中,陶器称得上是最值得称道的发明。
家居生活之中,当以食为天;食物的使用和存放都需要有盛器,于是就应运而生地出现了制陶业,产生了陶器文化。陶器之产生,据传当在夏禁之朝,有一个名叫昆吾的诸侯开始制作陶器的。或者有更远的说法,如刘志成认为,“昆吾应该是与神农时代相近的氏族或部落名字,夏代或许被封为伯”如果说昆吾制陶是一种传说,而远古即有制陶业,却在考古中得到了无可辩驳的证明。半坡文化、仰韶文化的彩陶,龙山文化的黑陶和大汉口文化的灰陶,都是我们祖先丰富的创造中最值得称道的内容之一。现存古汉字还证明,烧陶工艺的发明和古文字的产生几乎是不约而同的。“凡现代考古发掘所见的器皿,在古文字中几乎都有体现”。金文里有古陶字,其隶定为“甸”,许慎《说文解字》(以下称《说文》)释其为“瓦器也”,意为用陶土烧制的器皿;其字形从人从击,会人制作陶器之意;后来大概因为汉字要类化的原因,增加了一个义符“阜”而成了“陶”字,此后,就“陶行而甸废矣”。反映陶器文化的汉字数以百计一,按义符大致可分为六类:其一是“瓦”类,其二是“击”类,其三是“皿”类,其四是“豆”类,其五是“两”类,其六是“酉”类。在构形上,它们是核心形符,以之为类而组成诸多汉字形体;在表义上,它们是核心义素,以之为类而组成诸多义有关联的汉字族类。这些汉字,或名之以器物,或记之以功用,或写之以形容,从总体上看,无论其属类数量之多寡,但都充分地反映出陶器文化对汉字构形的广泛和深刻的影响。
“瓦”是以“瓦”为形符和义素的陶器文化类汉字的首字。许慎《说文》所收“瓦”字的释义是:“土已烧之总名。象形。”对其所释之义,段玉裁注曰:“凡土器,未烧之素皆谓之坏(坯),已烧皆谓之瓦。”对其字形,徐颧《段注笺》:“象叠瓦形。”王笃《说文句读》(以下称《句读》)则有异议:“既是总名,形何由象?……而以屋瓦化牡相衔说之,颇涉附会。这个“瓦”字,古时使用广泛,泛称所有陶器,此与今天不同,今日仅指屋顶蔽盖之土片,其他“瓦”属之器则各有专名。不过,也有例外,“惟北力一口语尚存瓦字之宽意。如北京卖土器之铺称‘缸瓦铺’,亦有称‘瓦铺子’者,则皆存瓦之初义在两千多年前的古汉字里,从“瓦”之字甚多,《说文》所收就有25个,重文2个,新附2个,其义包括制作陶器及其工匠之名称,各种各样的陶器砖石,陶器类所制作的设施,踏踩之声以及其破败、破碎之状貌,等等。制作篡、豆类瓦器的匠工称“瓶”;制作陶器叫“甄”,《说文》称其“甸也”;用做屋脊的陶器叫“亮”蒸饭食的瓶类器皿日“颤”、曰“颇.盆孟、瓮钵类的器皿曰、日“瓮”(大盆)、曰“贩”(小盆)、曰“翩;(小盆孟)类陶器曰“瓮”、日“瓶”;陶制的砖石有臂用陶砖砌成的井壁曰瓷破裂的陶瓶曰“甄”破败的陶瓦片曰“池。所有这些,皆从汉字字形这一角度反映了古代制陶业的发达与繁盛,也展示了陶器文化的辉煌一页。
“击”是反映陶器文化的汉字的又一形符和义素。甲骨文形体是下面一个口形示其大腹,上面是一个长形的且有盖状的符号示其细颈小口有盖的形状。《说文》所收“击”之小篆形体是下面像其器物的主体,上面像其盖子的形状。许慎释其为“瓦器。所以盛酒浆。秦人鼓之以节歌。象形”。又,《汉书·杨挥传》:“家本秦也,能为秦声……酒后耳热,仰天俯击,而呼乌乌。”应韵注:“击,瓦器也。秦人击之以节歌。”史书中的“鼓之以节歌”或“击之以节歌”这些记载,表明了它所具有的另一个功用,并且是脱之于物质文化而为精神文化范畴的高雅的功用。许慎《说文》收有该形符字21个,重文1个,新附1个,它们有各种各样的陶器名称,不同陶器的功用,也还有某些陶器的状貌。“婴”是一种大的击器。“缺”是一种比较小的容器,“瓶”是“研”的或体,今或体存而本体废。“瓮”是汲水瓶。许慎谓其“汲饼也。从击,雕声”。“罄”,《说文》说:“备火,长颈缺也。”王绮《句读》说:“备火,盖罄之别名。长颈缺始是训释,但于群书无征。缸,也是一种陶器。《说文》称其“瓦也”。“缺”,是破缺的陶器。罐是裂开的陶器。《说文》“击烧善裂也”,记述了陶器在烧制的过程中所出现的开裂的现象。
“罄”,《说文》:“器中空也。”皿器中空则为“罄”,始为一种腹中空虚的器皿,而后又演变为一种器乐名称。又,徐颧《段注笺》:“器中空则物尽,故罄有尽义,引申为凡空之假。”“罄”,《说文》:“器中尽也。”看来“罄”也是与陶器有关的一种器皿,后引申为一个形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