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振宇、国家治理视域下的财税体制改革取向课件.ppt

王振宇、国家治理视域下的财税体制改革取向课件.ppt

  1. 1、本文档共4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王振宇、国家治理视域下的财税体制改革取向课件.ppt

国家治理视域下的财税 体制改革取向 王振宇 辽宁省财政科学研究所 《地方财政研究》杂志社 一、国家治理与财税体制改革 三中全会《决定》 (Ⅳ)改革总目标之一: 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国家统治—国家管理—国家治理 ——国家统治。大一统:外儒内法(商君书)、皇权专制与士人政治(科举制)、中央集权与皇权不下县(县乡自治)… ☆商鞅的思想遗产:①治民—侮辱;②经济—利出一孔;③重税收,抑商业;④家不积粟。 比马基雅维利的《君主论》早1900年! ☆1840年鸦片战争打破了延续三千多年的中华民族国家治理文明! ☆历经100多年的苦苦探索(晚清、国民政府)。 ——国家管理。①1949年—1978年,一元化金字塔:苏联模式、革命理想、政党政治、超级官僚体系(五级政府)… ②改革开放以来,一元化国家管理体系碎片化(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发展是硬道理):价值信仰缺失和社会失范、功力泛化和腐败,政治权力难以有效约束…某种程度上陷入了国家管理的“困境”?! ——国家治理。呼唤着国家治理模式的创新,改革现行治理下的诸多弊端,如自上而下、行政命令、管制、人治… 期待着从法治、自治、共治等多纬度… 充分体现前瞻性、整体性、协同集成性… 治理理论及实践发端于20世纪80年代末期的西方国家和一些国际性组织,它是对政府与市场、政府与社会、政府与公民这三对基本关系的反思中产生,并随着对这些基本关系认识的不断深化而发展的。 ☆新公共管理运动(管理主义、新公共管理、以市场为基础的公共行政、后官僚制典范、企业型政府) ☆政府与市场、社会、公民 国家治理体系是一国用来规范社会权力运行和维护公共秩序的一系列制度安排及运行机制的总称。 国家治理能力则是一个国家制定法律制度、执行公共政策、治理经济社会事务以及维护政治经济及社会秩序等能力的整体体现。 一个治理能力优良的国家,对外可有效地维护国家利益与国家安全,对内可人民形成长期稳定的、良好的心理预期,安居乐业、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 先进经济体,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特征: ☆国家治理的制度化、法治化、规则化与规范化(人治色彩+碎片化+朝令夕改)。 ☆治理主体多元化(单一化+自上而下)。 ☆治理手段的网络化(信息孤岛)。 ☆既关注效率,更关注社会公平正义(官方基尼系数接近0.5,超过0.4的警戒线)。 我国财政治理机制的问题及缺陷 ☆财政职能定位模糊(缺位、越位;左、右) ☆财政法治化进程缓慢(预算法;税法) ☆财政“两个比重”过高(①38.3%;②55%) ☆政府预算的科学性不足(现代预算初级阶段) ☆税制改革滞后性(基本延续1994年税制) ☆分税制体制亟须完善(“诟病”+中国式分权) ☆地方财政问题突出(欠发工资—土地财政—债务风险) 三中全会《决定》首次对财政职能作用做出重大表述: ——财政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科学的财税体制是优化资源配置、维护市场统一、促进社会公平、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制度保障。 ——理论(学科)贡献:①避免了财政过分经济学化的问题;②纠正了财政过分工具化的问题。 三中全会《决定》明确了财税体制改革 基本思路、总体目标和主要举措: ——完善立法、明确事权、改革税制、稳定税负、透明预算、提高效率(24字)。 ——建立现代财政制度(法治财政、责任财政、稳固财政、阳光财政、效率财政)。 ——改进预算管理制度、完善税收制度、建立事权与支出责任相适应的制度。 《决定》中出现了许多新表述: ◎建立现代财政制度(制度大于技术)。 (法治性、完整性、公共性、规范性、透明性、包容性、有效性、可持续性…) ◎审核预算的重点由平衡状态、赤字规模 向支出预算和政策拓展。 (预算控制方式:“顺周期”;收入预算 “软”约束) ◎建立跨年度预算平衡机制。 (年度预算赤字常态;赤字规模警戒线管理;中期财政计划,三年滚动预算) ◎清理规范重点支出同财政收支增幅或生产 总值挂钩的事项,一般不采取挂钩方式。 (*清理规范重点支出挂钩机制) ◎建立权责发生制的政府综合财务报告制度。 (建立政府性债务管理体系) ◎改进财政转移支付制度。 (一般性和专项转移支付) ◎建立事权与支出责任相适应的制度。 (中央适度集中事权) 二、财税体制改革的宏观背景 改革阶段:1994年为分水岭,30多年的改革 分为前后两个阶段。 财政改革一直是急先锋,注入了中 国经济长期繁荣的制度、体制、机 制活力(红利)。 ○1980年至1993年:双让利 ○19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huaz1571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