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学年度艺术与人文教学活动.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92学年度艺术与人文教学活动

『戲說皮影』教學活動設計 單元名稱:戲說皮影 教學年級:六年級 教學時間:六節,共240分鐘 教學目標: 審美與思辯:透過觀賞皮影戲的影片,思辯皮影戲偶的造型變化,並從戲偶花紋的光影變化中欣賞皮影戲之美。 探索與創作:利用個別或小組製作改良式的皮影戲偶,並配合自編劇本,共同演出。 文化與理解:從生、旦、淨、末、丑等角色的變化,察覺出現實生活與戲劇的相關性。 五、所需材料: 1. 西卡紙。 2. 鉛筆、麥克筆(粗筆,約0.3cm)、彩色筆。 3. 剪刀、美工刀、小刀(筆刀)。 4. 透明漆、香蕉水(稀釋透明漆)、刷子。 5. 針、線、竹筷。 六、教學活動重點: 1.影片賞析:(15 min;社會) 介紹皮影戲起源、分布、現況。 2.顏色與個性:(25 min;藝術與人文) 利用各色不同的面具讓學生猜一猜顏色在過去(戲劇上)代表的意思。 紅色:象徵忠義、耿直。如:關羽。 黃色:象徵勇敢、強悍,內藏心機。 藍色:象徵剛直或暴躁、兇猛。(與綠同) 黑色:象徵嚴肅或莽撞,孔武有力。 紫色:象徵沈著、堅毅,富正義感。 粉白色:象徵陰險奸詐、多疑。如:曹操。 粉紅色:象徵年邁氣衰。 金銀色:多用於神佛或得道的精靈。 3.展示「範作」及「分解的戲偶」:(10 min) ※老師展示大件範作及各部位的分解圖示,並介紹製作皮偶時所需注意的要項: (1)描繪圖形使用較粗的黑筆。 若只想留下線條,作陰刻的動作時,作品較不容易毀損 (2)雕刻圖形時,先刻小細節,再刻大範圍。 避免紙張失去韌性 (3)注意雕刻時的安全性,筆刀或剪刀禁止亂丟。 (4)關節連接的各部分需要延長,作為兩關節相連的地方。 (5)關節與關節連接的部位,必須是圓弧形。 (6)由內往外刻。 關係到紙張受力問題 4.分組及設計劇本:(10 min;語文) (1)請學生討論劇本內容與角色分配。 (2)劇本長度約3分鐘。 5.製作戲偶:(100min) ※老師行間巡視,適時給予學生協助,並提供進度落後學生「描寫範本」。 (1)製作草稿(繪製草圖) (2)描繪粗邊 (3)雕刻圖形 (4)上色 (5)塗透明漆 (6)利用針線組合各關節部位 (7)貼上竹籤(操作桿)。 6.各組上臺表演:(40min) (1)每組表演3分鐘。 (2)提醒台下的小朋友要注意觀賞,結束後有票選活動。 7.投票選出最佳故事及角色:(40min) (1)每人2票,貼給自己最喜歡的故事劇情,一張票只能貼一種。 (2)老師計算最高得票者,請投票的同學說出原因及優點。 (3)老師補充:針對得票較少者,提出其優點。 『戲說皮影』導賞部分 一、起源傳說   皮影戲大概是起源於唐朝、五代之間,它的起源有很多種說法:   第一種是楚漢相爭之際,張良在城樓用以迷惑敵人之投影。   第二種說法是西漢文帝時,據稱當時宮妃以桐葉剪裁人形,映於紗窗上表演,供太子遊戲賞玩,後來形成皮影戲。   第三種說法是漢武帝因思念去世之李夫人,希望能再見到她,於是召術士李少翁來招魂,李少翁以皮影剪成李夫人之模樣,於帷幕後面打上火光,使漢武帝再度見到李夫人倩影。   第四種說法是在唐朝與五代間,當時的和尚做法事,將影人之影,當作死者靈魂,荐亡超度。由於商品經濟發達、都市生活繁榮、市民階層擴大;市民文化娛樂繁盛;以及宋代話本之出現,促使唐、五代萌芽之影戲,迅速繁榮,影戲已成為當時民間普遍的休閒娛樂。 二、音樂與樂器   影戲所使用的音樂,在宋代是採用六言或七言的詩讚詞;明代灤州影戲是用木魚唸經式的宣卷,後來加上弋陽腔,至清朝初年雍正年間改用笛子伴奏並結合崑腔,清代中葉以後,所使用的樂器已有手板、月琴、四股絃子、南絃子、鑼、鼓、鈸、橫笛、嗩吶、響盞等,其中以南絃子為主要樂器。但目前皮影戲劇團為節省人力,一般僅使用單皮鼓、鑼、鐃鈸與椰胡等樂器,後場精簡到僅有鑼、鼓與絃等三人。 三、曲調   臺灣的皮影戲使用潮調,或稱師公調;演唱曲調包括【一江風】、【一枝香】、【下山虎】、【山坡羊】、【昆山】、【風入院】、【風入松】、【香柳娘】、【哭相思】、【奏黃門】、【駐雲飛】、【駐馬聽】及【鎖南枝】……等,每一曲調再分頭板及二板,頭板曲調轉折較多,二板則較為順暢。 四、劇目   皮影戲的劇目大多是來自於歷史傳說和民間故事,以文戲唱曲之戲碼較多,例如《高良德》、《孟日紅》、《師馬都》、《蔡伯喈》和《蘇雲》等;武戲唱曲雖較少,但場面卻較為熱鬧,常演的戲碼有《西遊記》、《狄青平南》、《孫臏下山》、《薛仁貴征西》、《薛仁貴征東》、《濟公傳》與《鄭三保下西洋》等劇。 六 、戲偶製作方式 皮偶大多平面側身,偶長八寸至一尺,也有長達二尺。皮影的製作材料,各地不盡相同,有的使用驢皮、羊皮或豬皮,也有使用厚紙

文档评论(0)

wangxing1张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