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I期临床研究论文.docVIP

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I期临床研究论文.doc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I期临床研究论文.doc

  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I期临床研究论文 .freelg/m2(3例)、60 mg/m2(8例)、120 mg/m2(8例)、180 mg/m2(8例),均单次静脉输注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16例恶性肿瘤患者,分3个剂量组,分别为10 mg/m2(10例)、20 mg/m2(3例)、30 mg/m2(3例),每组连续静脉输注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28天;27例健康受试者及10例恶性肿瘤患者(10 mg/m2)采用美国Quantikine免疫分析药盒测定血清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浓度,进行药代动力学研究。结果 全组未见明显的剂量限制性毒性,少数出现一定的心脏毒性,如窦性心动过速、心肌缺血、室性期前收缩、窦性心律不齐。其他不良反应有皮疹、腹泻、发热、疲劳。可评价患者16例中,MR 1例、SD 14例、PD 1例。单次给药组Cmax和AUC随给药剂量提高呈线性增加,Vd和Cl也随剂量相应提高;多次给药组药物谷浓度在连续给药1周左右达到稳态水平,连用28天,在体内的维持浓度较低且不会产生明显蓄积。结论 初步观察治疗肿瘤有一定疗效,推荐Ⅱ期临床试验的剂量为每次10 mg/m2,每日1次,连续给药28天,以进一步考察本药对肿瘤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 [关键词] 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Ⅰ期临床研究;剂量限制性毒性;药动学 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rh-Endostatin)于1997年初从小鼠血管内皮细胞瘤的细胞(EOMA)培养液中分离得到,是一种小鼠胶原蛋白十八(collagen ⅩⅧ)C末端183个氨基酸20 kD的蛋白质片断,具有抗血管生成(anti-angiogenesis)抑制肿瘤生长的作用。本试验的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采用大肠杆菌表达制备获得,分子量为20 kDa,共由184个氨基酸、552个核苷酸组成,有2对二硫键,无糖基化位点,不加任何修饰,与天然人源的内皮抑素氨基酸序列相同,属于抗血管生成疗法中的肿瘤血管形成抑制剂类型。现对本品的临床Ⅰ期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选择 1.1.1 健康受试者 入选标准:年龄18~45岁,50 kg以上标准体重。无心、肝、肾及血液系统疾病史,试验前临床体检、血常规、肝肾功能、心电图检查均为正常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体检及各项检查超过正常范围者;年龄未满18周岁或超过45周岁者,妊娠和哺乳期妇女;近4周内参与其他临床试验者;长期服药、吸烟、饮酒者;有药物过敏者。 1.1.2 肿瘤患者 入选标准:有明确病理或组织学依据诊为恶性肿瘤、因各种原因难以实施其他更有效治疗者;18~65岁,男女性别不限;ECOG体力状况:0~1分;预期生存期超过3个月;血常规、肝肾功能基本正常,心电图检查均为正常,距上次化疗至少4周。排除标准:妊娠和哺乳期妇女;血液系统疾病;严重脑疾病,原发或转移性脑瘤;4周内参加过其他临床试验者;有药物过敏史者;试验中采用其他抗肿瘤药物治疗者。 1.2 试验方法 1.2.1 药物来源 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注射液由江苏吴中实业股份有限公司苏州中凯生物制药厂提供(生产批号:,水针剂,15 mg/(15 ml·支),2 ℃~8 ℃冰箱避光保存。 1.2.2 给药方法 (1)取出本品,注入250 ml生理盐水中静脉滴注,匀速滴注时间2 h。(1)单次给药:按照临床前试验数据和临床剂量递增原则,设计4个剂量组,分别为30 mg/m2、60 mg/m2、120 mg/m2、180 mg/m2,最小剂量组为3例,其余3组各8例。(2)连续给药:选择恶性肿瘤患者,设计3个剂量组,分别为10 mg/m2(10例)、20 mg/m2(3例)、30 mg/m2(3例),每组连续给药28天,给药结束后继续观察1周。(3)终止剂量升级的标准:如某组中出现1例剂量限制性毒性(DLT),还需在同一剂量组增加3例,在增加的病例中如未发现DLT,可升至下一个剂量组,如再出现1例以上DLT即终止试验。在给予试验设计的最大剂量仍未出现Ⅲ度及以上毒性反应,研究者认为该剂量范围已经可以满足有效性研究的需要,此时也可终止试验[1]。(4)伴随用药:试验中如出现Ⅲ度以上不良反应,应给予积极的抢救及治疗。试验中可使用必要的药物治疗感染、出血及其他伴随疾病,但应记录在案。一般不宜预防性使用抗过敏及对出、凝血功能及心功能有明显影响的药物[2]。 1.3 观察指标 单次给药组受试者给药前、后测定心率、呼吸、血压、脉搏、体温,给药后每2 h测定1次血压、心率至24 h,并随时记录与用药有关的不良反应,治疗前、治疗后第3、7天测定血常规、凝血、二聚体检查、肝肾功能、尿常规、心电图。 多次给药组肿瘤患者给药前、后,每天测定心率、呼吸、血压、脉搏、体温,并

文档评论(0)

ggkkppp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