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修复下枯落物的蓄水效益.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生态修复下枯落物的蓄水效益

生态修复下枯落物的蓄水效益 水土流失问题已成为影响我国国家生态安全的头号环境问题[1-2],为推进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在总结多年来水土保持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水利部推动实施了水土保持生态修复工程。目前,针对水土保持生态修复工程的研究主要集中于生态修复措施类型的划分[3-5]、群落演替及土壤理化性质等修复效益的监测方面[6-9],而作为林地重要覆盖面和保护层的枯落物层却鲜有报道。枯落物层具有防止雨滴击溅土壤、维持土壤结构、拦蓄渗透降水、分散滞缓减少地表径流、覆盖地表减少表层土壤的水分蒸发及增强土壤抗蚀性等作用[10-11]。为此,笔者对水库水源涵养区不同修复措施下的枯落物的蓄水保水效益进行研究,以期为生态修复效益的全面研究与分析提供参考,也为库区及同类地区生态修复和水源涵养等的研究提供理论基础和参考。 1 研究区概况 桃林口水库位于河北省秦皇岛市青龙满族自治县,地理位置118deg;37prime;mdash;119deg;37prime;E,39deg;51prime;mdash;41deg;07prime;N,水库控制流域面积5 060km2。研究区属于燕山山地丘陵区,基岩以花岗片麻岩为主体,局部有少量的石英砂岩,地带性土壤为棕壤和褐土,土层厚度<50cm。研究区属暖温带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区,多年平均气温10.1℃,平均降雨量700mm,70%左右的降雨集中于7mdash;8月,年蒸发量1 089mm。研究区为河北省桃林口水库上游水土流失重点治理区,土壤侵蚀形式以水力侵蚀为主,侵蚀强度以中度mdash;轻度侵蚀为主。 研究区属温带旱生阔叶林亚带,植被覆盖度在80%以上。代表植物有油松(Pinus tabulaeformisCarr.)、侧柏(Platycladus orientalis(L.)Franco)、蒙椴(Tilia mongolica Maxim.)、蒙古栎(Quercusm ongol-ica Fisch.ex Ledeb.)、白榆(Ulmus pumila L.)、杨树(Populus cathayane Rehd.),经济林树种主要为板栗(Castanea mollissima Bl.)、苹果(Malus pumilaMill.)、白梨(Pyrus bretschnei Deri.)、桃(Amygda-lus persica(L.)Batsch)、山楂(Crataegus pinnpat-ifida Bunde)、山杏(Prunus armeniaca L.)、花椒(Zanthoxylum bungeanum Maxim)等。随着海拔的变化,植物种分布差异明显;其中,海拔400~600m的阴坡分布着天然(次生)油松林,阳坡多为蒙古栎、蒙椴、山杏和荆条(Vitex negundo L.var.hetero-phylla(Franch.)Rehd.);250~400m处分布着经济林及散生果树,沟谷内多为杨树,土质较差的山坡上多为刺槐(Robinia pseudoacacia L.)薪炭林;海拔150~250m处主要种植农作物及少量果树。 2 研究内容与方法 依据桃林口水库水源涵养区生态修复试点工程生态修复作业设计,将修复措施划分为6种类型,不同修复措施类型、群落组成、调查地点及样地数目见表1。在不同措施类型项目区内,研究枯落物的蓄积量、持水量、吸水速率和有效拦蓄量等蓄水保水效益,并利用“空间代替时间”[12]的方法研究不同修复措施下与无修复措施下的蓄水保水效益的变化。 2.1 枯落物蓄积量的测定 在不同生态修复措施典型地段设立标准样地,样地大小50mtimes;50m,每种修复类型至少调查3个标准地,在标准地内设定1mtimes;1m的样方3个。在不破坏枯落物原有结构的情况下,将枯落物收集在纱网内,称其鲜重,在85℃温度下烘干,再称其干重,以计算其单位面积蓄积量。 2.2 枯落物持水量和吸水速率的测定 采用室内浸泡法测定枯落物持水量及其吸水速率,将纱网及其内的枯落物浸泡至水中,分别测定浸水15min,30min,1h,2h,4h,6h,8h和24h后的枯落物重量变化,以研究其吸水速率及吸水过程[13-14]。 2.3 枯落物有效拦蓄量的测定 枯落物有效拦蓄量(W)可用来估算枯落物对降雨的实际拦蓄量[15],即:W=(0.85Rm-R0)M式中:Rmmdash;mdash;mdash;最大持水率(%);R0mdash;mdash;mdash;平均自然含水率(%);Mmdash;mdash;mdash;枯落物蓄积量(t/hm2)。 3 结果与分析 3.1 枯落物蓄积量 由图1和表2可知,不同生态修复措施类型植物群落枯落物的蓄积量差别显著,天然(次

文档评论(0)

docman12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704212310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