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渊明政治品节的见证——顏延之《陶徵士诔并序》笺证(二)论文.docVIP

陶渊明政治品节的见证——顏延之《陶徵士诔并序》笺证(二)论文.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陶渊明政治品节的见证——顏延之《陶徵士诔并序》笺证(二)论文.doc

  陶渊明政治品节的见证——顏延之《陶徵士诔并序》笺证(二)论文 ..毕业 案:第一,據吳仁傑《陶靖節先生年譜》所考並覆按《宋書·文帝本紀》、《宋書·檀道濟傳》,可知宋文帝元嘉三年五月以前檀道濟任南兗州刺史、鎮廣陵(今江蘇揚州),以後因討謝晦立功遷都督江州之江夏等四郡諸軍事、征南大將軍、開府儀同三司、江州(今江西九江)刺史。檀道濟為江州刺史僅此一次,在晉時未任過江州刺史。因此可以確知,蕭統《陶淵明傳》所載檀道濟往候淵明勸其出仕,淵明拒絕檀道濟勸仕,及“道濟饋以粱肉..毕业,(淵明)麾而去之”一事,是發生在劉宋時,而非晉時。 第二,陶淵眀《述酒》、《讀史述》等詩,表達了同情東晉、痛憤劉裕篡弑的心情;劉宋大臣檀道濟往候淵明勸其出仕,實為劉宋徵辟陶淵明的試探,陶淵明拒絕劉宋大臣檀道濟勸仕,並將檀道濟所饋粱肉“麾而去之”,則是拒絕與劉宋合作的實際行動。由是可見,陶淵眀確實認同晉朝、是晉遺民,不認可劉宋、拒絕與劉宋合作。 顏《誄》篇首用“峻節”二字總贊淵明,正是依據淵明峻拒劉宋大臣檀道濟勸仕的事實。 第三,因此,顏《誄》稱“有晉徵士尋陽陶淵明”,乃是表達了陶淵眀認同晉朝、是晉遺民,不認可劉宋、拒絕與劉宋合作的事實73。 第四,《宋書·陶潛傳》載淵明“自以曾祖晉世宰輔,恥復屈身後代,自高祖王業漸隆,不復肯仕”,與淵眀《述酒》、《讀史述》等詩自述同情東晉、痛憤劉裕篡弑之態度,及蕭統《陶淵明傳》所載淵明峻拒仕宋之行為完全一致,由此可見,《宋傳》所載,乃是信史。 按宋朱熹《資治通鑒綱目》卷二十四宋文帝元嘉四年冬十一月:“晉徵士陶潛卒。”又劉友益《書法》:“潛卒於宋,書晉何?潛始終晉人也。……潛心乎晉,則卒書晉。”74鄭思肖《鄭所南先生文集·無弦處士說》:“始者顏延年誄淵明曰‘晉徵士’。又曰,宜諡曰‘靖節徵士’。《南史》則曰‘靖節先生’。晦翁獨取‘晉徵士’三字書於《通鑒綱目》。”75王應麟《困學紀聞》卷十三《考史》:“顏延年誄淵明曰‘有晉徵士’,與《通鑒綱目》所書同一意。”76元方回《文選顏鮑謝詩評》卷三:“延之後作《靖節徵士誄》,書曰‘有晉徵士’,雖出於眾志,而延之實秉易名之筆,其知淵明蓋深也。”77清徐枋《居易堂集》卷十九《薑吏部如須哀辭》:“昔陶潛……歿於宋文帝元嘉四年,距晉亡已九載。而良史特書為‘晉徵士’。”78張方藹等《孝經衍義》卷九十二《士之孝》亦云:“顏延年《誄序》稱曰‘有晉徵士陶淵明’,其不肯屈身後代之意,亦已微而顯矣。”79可見歷代論者多承認顏《誄》稱“有晉徵士陶淵明”,是表達了淵明為晉遺民,不認可劉宋的事實,唯未詳辨其所以然,故 本文述論如上。 關於周續之被稱為宋徵士。 《宋書》卷九十三《周續之傳》: 劉毅鎮姑孰,命為撫軍參軍,徵太學博士,並不就。江州刺史每相招請,續之不尚節峻,頗從之逰。……江州刺史劉柳薦之高祖……辟為太尉掾,不就。……高祖踐祚,復召之,乃盡室俱下,上為開館東郭外,招集生徒,乘輿降幸,並見諸生。80 唐陸德明《經典釋文》卷一《註解傳述人·〈詩〉》: 宋徵士雁門周續之。81 唐成伯璵《毛詩指說·傳受第三》: 宋徵士周續之。82 案:第一,唐初陸德明《經典釋文》一書,乃漢魏六朝經學老莊之學之彙集,故陸德明及成伯璵稱“宋徵士周續之”,當是繼承南朝以來對周續之的稱謂。 第二,周續之在晉宋兩個朝代皆曾被徵辟而不就,但是,其在劉宋雖未正式就官,但已就宋武帝劉裕所開之學館並與之合作,可見周續之認同劉宋。南朝乃至唐人稱之為“宋徵士周續之”,正是根據周續之認同劉宋的事實。 2.“靖節徵士”之諡號:表達了淵明能堅守並能安於晉遺民的政治節操 顏延之《陶徵士誄》: 若其寬樂令終之美,好廉克己之操,有合《諡典》,無愆前志。故詢諸友好,宜諡曰靖節徵士。 《文選》李善註引《諡典》“寬樂令終曰靖,好廉克己曰節”83,與顏《誄》相合,可以解釋“靖節徵士”諡號之字面意義。但是考察“靖節”二字尤其“節”字字義的傳統用法,則顏延之及友好諡陶淵明曰“靖節徵士”,當更具有深意。 關於“靖”字之意義。 三國魏張揖撰《廣雅》卷一上《釋詁》: 虞……靖、澹、隱、集、息,安也。84 宋陳彭年等《廣韻》卷三《四十靜》: 靖,立也。85 由《廣雅》、《廣韻》可知,“靖節徵士”之“靖”字,意為安也,立也。 關於“節”字之意義。 漢許慎《說文解字》卷五上: 節,竹約也,從竹,即聲。86 《廣韻》卷五《十六屑》: 節,子結切,操也。87 《左傳》成公十五年: 子臧辭曰:前志有之曰:聖達節,次守節,下失節。(唐孔穎達《疏》:若自知己分不合高位,得而不取,與而不受,子臧、季劄、衛公子郢、楚公子閭,如此之類,皆守節者也。)88 《周禮·大宗伯》“士執雉”漢鄭玄《註》: 雉取其守介而死,不失其節。(唐賈公彥《疏》:雉性耿介,不可生服,其士執之,亦當如雉耿介,為君

文档评论(0)

ggkkppp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