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九渊心学中的“格物”论文.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陆九渊心学中的“格物”论文.doc

  陆九渊心学中的“格物”论文 认为陆九渊是主观唯心主义者的学者们说:“陆九渊的认识论是建立在‘吾心即是宇宙’的主观唯心主义基础上的。”“认识路线不是由物质到‘心’(意识),而是由‘心’(意识) 到物质的唯心主义路线。”理由有二:(一)陆九渊以为“一切知识和真理都在我的‘心’中, 是‘心’所固有的。”(二)“陆九渊以‘心’为本体,因此,就毋需通过‘格物’的途径去 体认‘心’,而只需反省内求,就可以自己体认‘吾心’。如果说,陆九渊也谈什么‘格物’ 的话..毕业,那就是‘格心’。”①笔者以为认为陆九渊是主观唯心主义者的学者们的结论是没 有事实根据的,其理由是莫须有的,研究方法是违背“实事求是”的原则的。 “格物是下手处”的“格物”,是宋儒“为学”八条目之一。“格物致知”在许多哲学史论著中被认定为宋儒的“认识论”。然而,不管是“格物致知”,还是“无极而太极”,在宋儒那里,都只是为重建以伦理为本的人生哲学服务的。宋儒以天、地、人为宇宙三极,他们认为天有天道,地有地道,人有人道,人性是连接天、地、人的枢纽。在宋儒那里,所谓“知”,“实际上并非对外物、对世界的理知认识,而是一种‘其视天下无一物非我’的‘天人合一’的属伦理又超伦理的精神境界,而一切‘见闻之知’以至‘穷神知化’,都不过是为了‘身而体道’,为了使作为主体的‘人’通过伦理学(而不是认识论)与‘天’同一,达到这种属伦理又超伦理超道德的本体世界。”②宋儒没有形成西方近、现代意义的主客对立、物我对立的观点,也没有西方近、现代意义的所谓认识论和宇宙观。许多哲学史论著将宋儒哲学分为宇宙观、认识论、社会政治思想三大块进行论述,实际上是脱离宋儒的思想实际的。 一、少而学道,壮而行道 陆九渊是否认为“一切知识和真理都在我的‘心’中,是‘心’所固有的”呢?这要看 事实,不能揣量模写。 陆九渊一生,以“传尧舜之道,续孔孟之统”为己任,极力主张“少而学道,壮而行道。” 他说:“由孟子而来,千有五百馀年之间,以儒名者甚众,而荀、杨、王、韩独著,专场盖代,天下归之,非止朋游党与之私也。若曰传尧舜之道,续孔孟之统,则不容以形似假借, 天下万世之公,亦终不可厚诬也。”(013)“孟子曰:‘幼而学之,壮而行之。’所谓行之者,行其所学以格君心之非,引其君于当道,与其君论道经邦,燮理阴阳,使斯道达乎天下也。……故少而学道、壮而行道者,士君子之职也。”(026) “大抵为学,但当孜孜进德修业,使此心于日用间戕贼日少,光润日著,则圣贤垂训,向以为盘根错节未可遽解者,将涣然冰释,怡然理顺,有不加思而得之者矣。”(034) 在《陆九渊集》中,“为学”是核心内容。他在与友人的书信中, 不厌其烦地阐述关于“为学”目的、方式、途径等问题。他认为“为学”一要志道、明道,二要隆师、亲友,三要发明本心、知自反。他说:“为学无他谬巧,但要理明义精,动皆听于义理,不任己私耳。” (182)“近来学者多有虚见虚说,冥迷渺茫,不肯就实。原其所以,皆是学无师授,闻见杂驳,而条贯统纪之不明,凡所传习,祗成惑乱,此一节又不与其志。”(079)“常俗汩没于贫富、贵贱、利害、得丧、声色、嗜欲之间,丧失其良心,不顾义理,极为可哀。今学者但能专意一志于道理,事事要睹是,不肯徇情纵欲。识见虽未通明,行事虽未中节,亦不失为善人正士之徒。更得师友讲磨,何患不进?未亲师友,亦只得随分自理会,但得不陷于邪恶,亦自可贵。若立意强说道理,又无益也。”“理明义精”是“为学” 的根本内容,“亲师友”是“为学”的基本方式。同时,陆九渊还认为“志道”、“明道”并不是一个单纯的读书、求学问的问题,而是一个道德修养问题。所以,他说:“古之学者,本非为人,迁善改过,莫不由己。善在所当迁,吾自迁之,非为人而迁也。过在所当改,吾自改之,非为人而改也。故闻过则喜,知过不讳,改过不惮。”(074)陆九渊在《与潘文叔》中说:“得书知为学有进,其甚慰!但所谓怠堕急迫两偏,此人之通患。若得平稳之地,不以动静而变。若动静不能如一,是未得平稳也。涵泳之久,驰扰暂杀,所谓饥者甘食,谒者甘饮,本心若未发明,终然无益。若自谓已得静中工夫,又别作动中工夫,恐只增扰扰耳。何适而非此心,心正则静亦正,动亦正;心不正则虽静亦不正矣。 若动静异心,是有二心也。此事非有真实朋友不可。”(057)《与诸葛受之》中说:“某自承父师之训,平日与朋友切磋,辄未尝少避为善之任。非敢奋一旦之决,信不逊之意,徒为无顾忌大言。诚畴昔亲炙师友之次,实深切自反,灼见善非外铄,徒以交物有蔽,论胥以亡,大发愧耻。自此鞭策驽蹇,不敢自弃。”(045)在《与胡达材 二 》中说:“达材资质甚美,天常亦厚,但前此讲学,用心多驰骛于外,而未知自反。喻如年少子弟,居一故宅,栋宇宏丽,寝庙堂室,厩库廪庾,百尔器用,莫不备具,甚安且广。而其人

文档评论(0)

ggkkppp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