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性结核病的诊断论文.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隐性结核病的诊断论文.doc

  隐性结核病的诊断论文 .freelm为阳性,敏感度自然就高,但假阳性就会增加,肿块大于15 mm为阳性敏感度会低)。TST测试方法并没有过完全标准化,如皮下注射多少PPD许多地方也可能不一样。 当血液测试用来测试与结核患者接触过人群的可能隐性感染,并与TST比较[6,13~17]不同报告阳性百分比不尽相同,但总趋势是接触程度越高,TST或血液测试阳性百分比越高,即相应结核菌感染的人越多(表2)。阳性结果与感染病源接触频率的吻合度,血液测试比TST还要略好一些。但两种方法都不能区分隐性感染与活动性疾病。 虽然目前讨论敏感性在免疫力缺失人群中的文表2 用血试和皮试的方法检测与结核患者接触过人群的隐性感染章不多,但在这些患者中,TST敏感性明显较低,大约为50%[18],这些人如果感染结核,较易发展成重症,所以诊断隐性感染更为重要。总的来说,T-SPOT的敏感性在HIV感染者及老幼患者中都有较为令人满意的表现。QFT敏感性表现相对要差,大约与TST结果相似。Chapman等[19]追踪研究了39例赞比亚HIV感染的结核患者,T-SPOT敏感性为92%。Liebeschuetz等[20]追踪研究了293例高比例HIV感染的非洲儿童,T-SPOT在年幼儿童组、HIV感染组、营养不良组敏感性都比TST高。Brock等[21]研究了590例HIV阳性患者,QFT阳性与病源接触程度相吻合,并且不确定结果大多在CD4细胞低的患者中。Ferrara等[22]比较了T-SPOT与QFT敏感性,发现QFT比T-SPOT有更多不确定结果,并且多在免疫力低的患者中,特别是小于5岁的患者。但T-SPOT不受年龄影响。 5 隐性结核感染细胞免疫血液测试的特异性 由于目前缺乏检测隐性结核感染特异性的黄金标准,在讨论特异性时用于检测几乎没有可能接触到结核患者的人群,并假设在此人群中隐性感染为零。 因为所用抗原SAT-6及CFP-10不会与BCG所有抗原交叉反应,所以血液测试在接种过BCG疫苗人群中有很高的特异性,远高于TST[9,19,23,24]。同时所用抗原也不存在于Mycobacteria Avi,也不会有交叉反应。血液测试所用抗原存在于一些环境中的非结核分枝杆菌,包括M.marinum,M.Kansasci,M.Szulgai,M.flavcscs。如果患者与这些分枝杆菌有接触,即使没有感染结核菌,也很可能血试呈假阳性,但目前这方面还没有可靠数据。在已知感染这些分枝杆菌的人群中,皮肤试验的假阳性为2%[6,7]。 6 隐性结核感染细胞免疫血液测试的不确定性和局限性 血试结果不确定QFT测试中并不少见,报告有12%~21%[10,22,25,26]。这些不确定结果多数是内部质控呈不确定结果(不显阳性),大多是在小于5岁的年幼组,大于80岁的年长组,或免疫系统缺失组(HIV、肾衰竭、器官移植、慢性病等)。血液测试结果不确定在T-SPOT测试中发生较少,即使是幼儿或HIV感染的患者。2005年Dheda及合作者报告表明,不确定结果在29例HIV感染的患者中为3%,并且不受CD4细胞数量影响[27]。 因为缺乏诊断隐性感染的黄金标准,当血试测试与皮试试验结果不吻合时,预示是否真正隐性感染现在仍不确定。2007年Richeldi等[28]报告了T-SPOT阳性TST阴性的幼年儿童两年后转为活动性结核病的病例。Richeldi等[29]于2006年报告了另一例血癌患者,并患有全身扩散的活动性结核病,只有T-SPOT呈阳性。Pai等[30]、Ey.Chest,2007,131(6):1898-1906. 2 Ye J Respir Crit Care Med,2007,175(6):541-546. 3 Sterling TR,Bethel J,Goldberg S,et al.Tuberculosis epidemiologic studies consortium.The scope and impact of treatment of latent tuberculosis infection in the United States and Canada.Am J Respir Crit Care Med,2006,173:927-931. 4 Richeldi L.An update on the diagnosis of tuberculosis infection.Am J Respir Crit Care Med,2006,174(7):736-742. 5 刘恭植.微生物学和微生物学检验.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7,12. 6 Menzies D,Pai M,George stock G.Meta-analysis:neend

文档评论(0)

ggkkppp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