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石漠化治理效益评价体系建构
石漠化治理效益评价体系建构
0引言
中国裸露、半裸露喀斯特分布面积非常广泛,主要集中分布于以贵州高原为中心的西南地区。喀斯特石漠化是在脆弱喀斯特生态环境下,由于人类不合理的社会经济活动造成人地矛盾突出、植被破坏、水土流失、岩石逐渐裸露、土地生产力衰退甚至丧失、地表在视觉上呈现类似于荒漠景观的演变过程[1]。喀斯特石漠化成为制约贵州生态经济社会发展最严重的障碍。在前期,许多学者对石漠化的成因、治理都做了较为深入细致的研究[2-5],对石漠化治理效益评价也作了很多突出的贡献[6-9],主要从生态、经济、社会3个方面对石漠化综合治理效益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进行研究,评价指标的选取主要采用的是专家选定的方式进行,带有较强的主观性、片面性,这样会导致构建的评价矩阵不能够准确反映出治理效益的内在机制,缺乏科学合理性,甚至会导致评价结果的实效,到目前为止形成尚未一个比较全面系统的评价指标体系。本研究以贵州关岭mdash;贞丰花江示范区为例,采用主成分分析法,从众多无序的指标中进行甄别筛选,避免主观性,确定评价指标以及指标权重,构建石漠化防治区综合治理效益的指标体系,同时结合花江示范区的实际情况,采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对综合治理效益进行综合评价。
1研究区概况
研究区位于贵州安顺市关岭县与黔西南自治州贞丰县交界处的北盘江峡谷花江段,东经105deg;36#39;30quot;mdash;105deg;46#39;30quot;、北纬25deg;39#39;13quot;mdash;25deg;41#39;00quot;。涉及的乡镇村有:关岭县板贵乡的木工、三家寨、孔落箐、坝山;贞丰县北盘江镇的板围、查耳岩、水淹坝、云洞湾等8个村以及花江镇五里村的法郎、甘二盘共44个村民组(见图1)。2009年人口8612人,国土面积51.62km2,人口密度为167人/km2。示范区内喀斯特地貌极为发育,喀斯特面积占总面积的87.92%,海拔500~1200m,相对高差700m,冬春温暖干旱,夏秋湿热,热量资源丰富;年均温18.4℃,年均极端最高气温为32.4℃,年均极端最低气温为6.6℃,年均降水量1100mm,但时空分布不均,多暴雨,5mdash;10月降水量占全年总降水量的83%,海拔850m以下为南亚热带干热河谷气候,850m以上为中亚热带气候。项目区内主要粮食作物有玉米、水稻、小麦等;经济作物主要有花椒、金银花、砂仁、花生、桃、李、梨等;牧业生产主要以传统的家庭养殖为主,品种有猪、牛、羊、鸡等;主要旅游资源有顶坛花椒生态园、喀斯特奇石,主要矿产资源有大理石板材资源。流域以发展经果林为主,大量销往省内外的“顶坛花椒”,现已成为顶坛流域内农户经济收入的主要来源之一。
2石漠化防治区综合治理效益评价指标及权重的确定
2.1指标收集
石漠化防治区综合治理效益评价的指标包括生态效益、经济发展水平、社会发展水平3个方面的内容,每个方面都有各自的评价指标及数据,项目区内居民对当期条件最为熟悉,因此,通过理论机制分析研究、实地调研、与当地村民交流等方式,获取和筛选有关这3方面的指标,在每个指标下尽可能的收集最原始的数据,根据这些指标及数据,初步构建项目区石漠化综合治理效益评价的指标体系。将林草覆盖率(%)、25deg;以上坡耕地面积(%)等16个评价指标初步选定为生态效益指标,记为u11、u12、hellip;、u116;将粮食种植收入、经济密度等14个评价指标初步选定为经济发展水平指标,记为v21、v22、hellip;、v214;将总人口数、外出务工人数等10个评价指标初步选定为社会发展水平指标,记为w31、w32、hellip;、w310。具体指标情况如下(图2)。
2.2评价指标的构建及指标权重的确定
到目前为止,对石漠化防治区综合治理效益指标体系的构建及指标权重的确定主要采用专家评价法,根据人为经验判断出各个指标并对指标进行打分,确定各个指标的权重,这样很难确定主导指标的地位,同时也增加了一定的工作量。本研究指标的选定依据石漠化综合治理指标选取所遵循的系统性、代表性、数量化以及可获得性原则,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即利用降维的思想,在损失很少信息的前提下把多个指标转化为几个综合指标的多元统计方法[11-12]。这些综合指标通常称为主成分,该方法的核心是通过主成分分析,选择n个主分量y1,y2hellip;hellip;yn,以分方差yi的方差贡献率ai作为权数,构造综合评价函数y,这样当我们把i个主成分的得分算出来后,便求出综合得分,并按照权数的大小确定主成分及权重。从生态效益指标、经济发展水平指标、社会发展水平指标3个方面在众多的指标中进行筛选,确定影响3个方面的主要评价指标及权重,相应的贡献率和累计贡献率见表1。用表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