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铃薯在中国传播的技术及社会经济分析论文.docVIP

马铃薯在中国传播的技术及社会经济分析论文.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马铃薯在中国传播的技术及社会经济分析论文.doc

  马铃薯在中国传播的技术及社会经济分析论文 摘 要本文从生物、技术及社会经济的角度考证马铃薯在中国传播的过程,重点对传播条件和传播障碍进行阐述,分析了20世纪中国的社会变迁和科技进步对马铃薯传播的影响,并进一步讨论马铃薯扩种对我国粮食生产和社会生活的作用。 关键词马铃薯;传播;技术障碍;扩种 Research on the Spread of Potato from the Point of Viey Abstract: The article does textual research on the spreading course of potato from the angles of technology, society and economy. Spreading conditions and obstacles are expounded in details. It analyses the irfluences on potato spreading ing from the progress of society,.freel tuberosum L.)原产于南美,后经西班牙、葡萄牙传入意大利和欧洲,再传入亚洲各国。 在中国,由于受到技术及社会经济等诸多方面因素的影响,马铃薯的传入和传播扩散过程曲折。但由于其具有营养均衡丰富、易于种植等特性.freel tuberosum L.),它起源于南美洲峡谷绵延的安第斯山中部区域。 马铃薯的野生种早在14000年以前就在安第斯山区遍布,但其由野生逐渐向栽培植物进化则大约发生在公元前5000年~2000年,2最终马铃薯离开安第斯山区来到欧洲,通过变异、杂交、选择、进化成为在长日照条件下也能结薯的栽培品种,这一过程大约发生在16世纪中叶至18世纪。通过染色体倍性研究可以知道,目前全世界除南美洲以外的栽培马铃薯都是欧洲马铃薯的后代。3 关于马铃薯的进化过程,谷茂等人结合M.T.Jackson,J.G.Haericana),俗称地栗子,豆科,多年生蔓性宿根草本植物,表皮黄褐色,肉白色,块茎表面也有芽眼,与马铃薯很相似,只是块茎的个头小,结薯更为密集。 黄独(Dioscorea Bulbifera L.),薯蓣科多年生缠绕藤本植物,块茎有地上和地下,又被称为气生土豆(Air Potato、Air yam)。其地上块茎的形状较圆,《松溪县志》中所说“果如铃”其实是地上的块茎如铃,像马的铃铛一样,这也可能是它也被称为马铃薯的原因之一了。黄独原产南亚,属于热带、亚热带植物,在中国北方不能生长。 土芋,《本草》赭魁注:“黄独,肉白皮黄,巴、汉人蒸食之,江东谓之土芋。”仅凭史料中记载描述的土芋性状很难肯定它就是今天的马铃薯。以上三种植物的生物学特性与史料中的记载多处吻合。 结合马铃薯的生物学特性以及其传播过程的史料记载看,马铃薯在中国传播的过程中产生了大量的俗名,如土豆、洋(羊、阳)芋、山药蛋、荷兰薯、爪哇薯、地蛋、洋番薯等;它的生物学特性,如衰退、无性繁殖病害积累等问题,使得马铃薯的传播不像番薯等其他作物那样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其物种容易被淘汰和取代,从而导致其传播线路中断。史料的描述与以上几种容易混淆的植物的生物学特性都相符合,因此把香芋、黄独、土芋理解为今天的马铃薯,并就此推断出马铃薯的传入中国大陆的时间在明末还须进一步考证。 (2)传入中国的路径 由于马铃薯在栽培过程中有衰退、无性繁殖病害积累的问题,所以与其他作物如番薯、玉米相比,它的传播链比较短,而且容易中断。而中国幅员辽阔,南北东西气候差别大,马铃薯由多条路径、分多次传入中国的可能较大。 据史料记载和学者们的考证,马铃薯可能由东南、西北、南路等路径传入中国。 荷兰是世界上出产优质马铃薯种的国家之一,在盘踞台湾期间荷兰人将马铃薯带到台湾种植,③后经过台湾海峡,马铃薯传入大陆的广东、福建一带,并向江浙一带传播,10在这里马铃薯又被称为荷兰薯。 西北路马铃薯由晋商自俄国或哈萨克汗国(今哈萨克斯坦)引入中国。11并且由于气候适宜,种植面积扩大,“山西种之为田”。12(p144-145) 南路马铃薯主要由南洋印尼(荷属爪哇)传入广东、广西,在这些地方马铃薯又被称为爪哇薯,然后马铃薯自此又向云贵川传播,四川《越西厅志》(1906)有“羊芋,出夷地”的记载。 此外,马铃薯还有可能由海路传入中国。 ————————————————— ① B.D.Reynolds,.H.agness,G.M.Markle.C.C.pton,1971.Food and feed crops of the Unit- ed States.Interregional Research Project IR-4.IR Bul.1 h

文档评论(0)

ggkkppp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