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第2章国际贸易概述汇总.ppt

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第2章国际贸易概述汇总.ppt

  1. 1、本文档共3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一篇 国际贸易概述 第2章 国际贸易概述 第3章 古典国际贸易理论 第4章 新古典国际贸易理论 第5章 国际贸易新理论 第6章 保护贸易理论 第7章 发展经济学的国际贸易理论 第2章 国际贸易概述 第一节 国际分工 第二节 世界市场 第三节 国际贸易的历史演进 第四节 当代国际贸易的发展 本 章 小 结 国际贸易的发展是各国经济以及世界经济发展的一部分,受到社会生产力和社会分工的制约。国际分工与世界市场的产生是国际贸易得以发展和扩大的基础。 国际贸易的发展史是丰富多彩的,其间既有辉煌,也有衰落。伴随着这一此起彼伏的变化,各国都经历了深刻的历史变迁。国际贸易的地理格局与商品或服务结构也在不断地变化,这一变化则是各国经济结构以及各自经济实力的直接反映。当代国际贸易发展的新气象则突出表现为国际服务贸易的迅猛发展以及国际贸易格局的集团化发展。 中国的对外贸易在历史上曾经极度辉煌,然而到了近代,随着国力的衰落,中国逐渐沦为殖民地与半殖民地,中国的对外贸易也被列强轮流控制。新中国的诞生为中国对外贸易的迅猛发展带来了春天。 基 本 概 念 社会分工 国际分工 世界工厂 世界市场 原始积累 经济危机 国际服务贸易 服务业 跨国公司 区域贸易集团 欧盟(EU) 北美自由贸易区 (NAFTA) 亚太经合组织(APEC) 产业革命 圈地运动 科技革命 国际贸易商品结构 国际贸易市场结构 对外贸易依存度 复 习 思 考 题 影响国际分工发展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当代国际分工有哪些特点? 国际分工如何影响国际贸易的发展? 国际贸易的产生必须具备哪些条件? 战后国际贸易商品结构发生了什么重大变化?其原因是什么? 战后国际服务贸易发展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区域贸易集团化形成与发展的原因和基础是什么? 第一篇 国际贸易原理 重商主义对外贸易学说 西方国际贸易理论 发展经济学的国际贸易理论 国际贸易纯理论 西方国际贸易理论两大派别 自由贸易理论 保护贸易理论 重商主义 (16~18世纪) 比较利益论 大卫·李嘉图(1817) 相互需求论-约翰·穆勒 和马歇尔(1848~1879) 要素禀赋论-赫克歇尔 和俄林(1949~1977) 绝对利益论 亚当·斯密(1776) 保护关税说 汉密尔顿(1791) 幼稚工业保护论 李斯特(1841 ) 对外贸易乘数论-马克卢普 和哈罗德(20世纪30~40年代) 中心-外围论 普雷维什(1950) 战略贸易论-赫尔普曼和 克鲁格曼(20世纪70年代) 管理贸易论 (20世纪70年代) 里昂惕夫之谜 里昂惕夫(1950) 偏好相似说 林德(1961) 产品生命周期说 费农(1966) 产业内贸易说等 克鲁格曼等(1970~1985) 国家竞争优势说 波特(1990) 第2章 国际贸易概述 国际分工(international division of labor)是国际贸易和世界市场的基础,国际分工的发展,有力地促进了国际贸易的发展。 世界市扬是国际贸易活动的场所,是国际分工的重要实现手段。 第一节 国 际 分 工 国际分工是指世界上各国之间的劳动分工。它是社会分工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国民经济内部的分工超越国家界限广泛发展的结果。 一 影响国际分工发展的因素 社会生产力是国际分工形成和发展的决定性因素。生产力发展对分工,包括国际分工发展的决定性作用突出地表现在科学技术的重要作用上。 各国生产力水平决定其在国际分工中的地位。 自然条件是一切经济活动的基础,是国际分工产生和发展的基础。但不是决定因素。自然条件只提供进行生产和国际分工的可能性,并不提供现实性。 人口多寡、劳动规模和市场大小制约着国际分工的发展。人口的多寡直接影响劳动力的供给,因而影响国际分工。 国际生产关系决定国际分工的性质。国际生产关系是社会生产关系超出民族和国家界限发展的结果。当代国际生产关系是一个由多种性质生产关系所组成的综合性的生产关系体系。 上层建筑可推进或延缓国际分工的形成和发展。西方学者卡布拉尔认为,国际分工“是自发地形成的,不是发达国家所采取某些政策的结果”。这个论点不符合实际情况。 二 国际分工发展的几个阶段 地理大发现开始了国际分工的萌芽阶段。在15世纪末至16世纪上半期的“地理大发现”之后,世界市场的萌芽和国际贸易的迅速扩大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和手工业生产向工场手工业生产的过渡,从而使以工场手工业为基础的、具有地域性的、面向国外市场的专业化生产产生,国际分工进入萌芽阶段。 早期的国际专业

文档评论(0)

111211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