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作物优质高产汇编
作物高产考试复习题水稻部分
1.试述水稻高产栽培理论研究现状与发展方向?
答:水稻高产栽培理论:作物产量构成理论、光合性能理论、源库理论理论。
作物产量构成理论
现状:研究工作主要包括以下4个方面:1. 三因素的动态形成过程 2. 三因素之间的关系及最佳配置 3. 环境条件和人工措施对三因素的影响 4. 三因素的潜力分析和形成机理。总结出了群体自动调节的“四大规律”:1群体调节的时间性、顺序性 2调节有一定的限度3群体的稳定性和个体的变异性 4调节能力与生活力有关。明确了人工调节必须以自动调节为基础的思想和三因素协作夺取高产的思路。提出了三大规律:(1)分蘖成穗规律;(2)幼穗发育规律,和(3)籽粒灌浆规律。五项指标:①群体动态指标;②施肥技术指标③灌溉技术指标④因苗管理形态指标⑤生产成本构成指标。各地结合当地的生产具体情况,探索和总结了相应的产量形成或促控栽培技术体系。
发展:进一步将增产的潜力放在穗粒数的增加上,从基因表达、激素平衡、酶代谢等水平上对花粒退化、败育的机理进行研究。
光合性能理论
现状:1,光合性能各因素间及其与作物产量的相互关系;2,光合性能与环境的关系;3,作物生育过程中各因素的动态变化;4.作物进化和品种更换过程中光合性能的变化;5,光合速率遗传规律与高光效育种;6. 光合性能的生理基础等。
作物源库理论现状
现状:源、库、流对作物产量的限制;群体、个体水平上源库关系的比值分析;源库端的生理特性和装入与卸出的机理;激素对源、库及两者关系的调控等。
水稻高产栽培理论发展方向:产量三理论也在互相渗透,综合发展。特别是源库理论通过物质的流向已逐渐的把光合生产与产量构成有机的联系起来,形成一个综合三理论特点的完整理论模
2 .何谓水稻群体质量?试述水稻群体质量指标及其调控技术
群体质量值各项指标中最优化的数值。
指标:①抽穗至成熟期群体光合生产量是衡量水稻群体质量的核心指标。②LAI是水稻高产群体的基础指标。光合势=绿叶面积*光和时间③在适宜叶面积条件下提高总颖花量。④在适宜LAI条件下粒叶比是衡量水稻库源协调水平的综合质量指标。⑤提高有效叶面积率和高效叶面积率。⑥提高单茎茎鞘重 。⑦提高颖花根活量和颖花根流量是高产群体质量的重要指标。⑧在稳定适宜穗数的同时提高茎蘖成穗率。
调控技术:①培育壮秧。壮秧是育秧的核心,是早发、足穗、壮杆大穗的基础,高产栽培的第一个环节。包括适宜播期的确定因为高产水稻必须和当地的季节气候条件保持良好的同步性,才能保证这一时期群体具有高的光合生产积累能力。 ②合理基本苗的确定。合理基本苗是大田期建立合理群体的起点,在壮秧的基础上配合合理的基本苗,才能为全面提高群体质量,协调穗数,粒数,粒重的矛盾和源库的矛盾,提高后期光合生产积累能力,为夺取高产奠定基础。③ 扩行,扩大行距,缩小株距,可以提高粒叶比和产量④肥料的合理运筹。合理基本苗确定后,施肥是调控群体发展的主要因素,根据产量水平测定总量,前氮后移,增加磷钾肥的使用比例⑤水的调空技术。水的调空技术是群体质量调节控制技术的重要内容,表现在要提浅水田——搁田——间隙湿润灌溉,返青后的有效分蘖湿润为主。
3.水稻高产群体主要生育期的叶面积指数、干物质生产量和茎蘖动态?
较高的适宜LAI:7.5-9
抽穗期茎生绿叶数与伸长节间相等
合理动态:N-n(2加减0.25);穗分化(4加减0.25);孕穗(7.25);抽穗(7);乳熟(5.25);收割(2.5)
茎蘖合理动态:秧苗移栽SN,适宜基本苗
有效分蘖期N-n,达到适宜穗数的苗数
高峰苗(N-n+3),总茎蘖苗数控制为适宜穗数的1.1-1.3倍
抽穗期, 完成适宜穗数值无效分蘖存活在5%以下
成熟期,最佳穗数
超高产群体的干物质积累( t/ hm 2),在叶龄期(N-n) 为3~ 4,拔节始期7. 5~ 8. 8, 抽穗期15.5~18, 乳熟期 20, 蜡熟期 22, 成熟期为23~ 28。抽穗期干重占成熟期总干重的60%~ 65% , 抽穗至成熟期积累的干物质占总干重的35%~ 40%。
茎与鞘干重的变化, 如以茎鞘干重占总干重的百分比表示, 则: 叶龄期(N - n ) 和拔节始期为55%~ 60% , 抽穗期为60% , 乳熟期约为40% , 蜡熟期为35% 左右, 成熟期为30%~ 33%。抽穗至成熟茎鞘物质的表观运转率为10% (穗数型品种)~ 20% (大穗型品种)。收获指数为0. 51~ 0. 53。
4.何谓有效叶面积、高效叶面积、粒叶比、颖花根活量、颖花根流量?
有效茎蘖的叶片为有效叶面积,
有效茎上部三张叶片的叶面积称高效叶面积。
高效叶在群体有效叶面积中所占的比例称高效叶面积率。
颖花根活量=根量*根系活力/颖花量
颖花根活流:单位时间根伤流量/颖花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八年级上册地理第一次月考试题.docx VIP
- (完整word版)WORD版本核心高考高频688词汇(高考高频词汇).pdf VIP
- 1.3.4 单细胞生物(新教材课件) 七年级生物上册 (人教版2024).pptx
- 房地产企业华润置地十三五战略规划及2023年商业计划书.pptx VIP
- 2025外研版英语四年级上册全册教学设计教案.pdf
- 2025发展对象考试试题库及参考答案.docx VIP
- 考研英一英二 · 大小作文历年真题整理.pdf VIP
- 《维生素》教学课件.pptx VIP
- 电大一网一形考作业(电气CAD绘图3).doc VIP
- 电大一网一形考作业(电气CAD绘图2).doc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