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光学精密检测技术第九讲汇编
;全息计量基本理论;全息计量基本理论;全息计量基本理论;全息计量基本理论;全息计量基本理论;全息计量基本理论;全息计量基本理论; 普通照相记录光波的强度(即振幅),将空间物体成像在一个平面上,丢失光波的相位。
记录物光波的振幅和相位,并在一定条件下再现,则可看到包含物体全部信息的三维像。 ;英籍匈牙利科学家丹尼斯·盖伯(Dennis Gabor)发明
盖伯设想:记录一张不经任何透镜的,用物体衍射的电子波制作曝光照片(即全息图),使它能保持物体的振幅和相位的全部信息,然后用可见光照明全息图来得到放大的物体像。由于光波波长比电子波长高5个数量级,这样,再现时物体的放大率就可获得105倍而不会出现任何像差,所以这种无透镜两步成像的过程可望获得更高的分辨率。
1948:盖伯提出了一种用光波记录物光波的振幅和相位的方法,并用实验证实了这一想法,从而开辟了光学中的一个崭新领域,他也因此而获得1971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 。;1948到50年代末期,全息照相进展缓慢:
采用汞灯作为光源,光源的相干性太差
同轴全息图,它的级衍射波是分不开的,即存在所谓的“孪生像”问题,不能获得好的全息像。
1960:激光被发明,提供了一种高相干性光源
1962年美国科学家利思(Leith)和乌帕特尼克斯(Upatnieks)将通信理论中的载频概念推广到空域中,提出了离轴全息术 。
全息术快速发展:
并在信息处理、全息干涉计量、全息显示、全息光学元件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基本思想:
用干涉方法得到像平面上光波的全部信息(振幅和相位),记录在记录介质上——波前记录。
在一定条件下,将记录携带物体全部信息的波前再现——波前再现。
说明:
全息术中通常使用的波是光波,一般把它称为光全息术,另外还有微波全息术、声波全息术等。
波前记录与波前再现是全息术的核心 ;;被记录的总光强为:; ;当 , 有;当C=R , 有;当 , 有;同轴全息;离轴全息;单纯的全息照相技术,不能提供测量信息, 但全息底片记录了物光的某一状态的 波前信息, 可以与新的物光信息形成干涉, 可以利用干涉测量的技术进行测量分析工作
1965年 R. Powell 和K. Stetsen提出, 把干涉测量和全息技术相结合, 进行一些测量工作。
常用的测量方法主要有:
实时法(单次曝光法)
二次曝光法
时间平均法;一次全息图制作→复原安装→再现对准
应用: 实时观察不同条件下的变形情况,如温度\压力\内部情况
特点:
只需一次制作全息底片
方便,节省时间,特别适合透明介质的一些现象
复位精度要求高
使用时间短,条件要求高, 乳胶易收缩变形,产生附加条纹
;原位曝光/遮光→物体发生变化→再次曝光→显影/定影→显示观察
应用: 瞬态现象研究, 如冲击波、流体、燃烧等;注意:
曝光时间远大于振动的周期
常用于振动模式分析;2006年3月6日星期一;常用方法: 实时法、二次曝光法
用途: 测量透明介质的一些物理场信息
如: 温度、力场、流速、均匀性等信息;项目;数字全息处理——移相法;同轴移相全息;同轴移相全息;;微透镜阵列显微全息图;;;;;;1970 年 Leendez开创了光学粗糙表面的干涉测量方法, 称这种方法为散斑干涉测量
一、 基本的概念
散斑:当一束激光照射到物体的粗糙表面上时,其反射的光束中亮斑与暗斑的分布杂乱,顾称为散斑(Speckle)
其实质:经粗糙表面漫反射后的光,空间干涉的结果, 所以是非物体表面的像
其分布与照射的表面有关(小);散斑产生的条件:
1)粗糙表面, hλ产生均匀散斑
2)必须有高相干光
散斑照相: 被激光照射的粗糙表在透镜的像面上形成的散斑图
同全息相比, 散斑照相并不能提供测量的一些信息
如果利用全息技术记录某一时刻的散斑信息, 利用变化后的形成的散斑干涉, 可以进行测量工作
散斑干涉技术: 在散斑图的基础,外加一相干的参考光,例如
平面波,球面波或者稳定的其他散图均可
应用: 测量位移、应变、振动、粗糙度等;散斑——垂直光轴方向平均散斑直径:
散斑——光轴方向平均散斑直径:
——光波波长
——被照明的散射表面对观测点的张角
——被照明的散射表面的直径
L——散射面到观察面的距离;散斑大小——垂直光轴平均散斑直径(焦平面):
散斑大小(不在焦平面位置):
——焦距
——透镜口径
——像距;散斑对比度:
表面粗糙度:
;散斑位移与物体位移的关系:
;1、 测量纵向位移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 C++ 序设计》吴乃陵 况迎辉 李海文课件 第一章第二版.ppt VIP
- 七年级历史与社会上册同步单元双基双测AB卷(人教版新课程标准).pdf VIP
- 雨课堂学堂在线《跨文化交际英语(北京理工)》学堂云单元测试考核答案.docx
- 发展对象考试题库(附答案).pdf VIP
- 2024年9月怒江州直遴选面试真题带答案详解.docx VIP
- 危废收集、贮存、转运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模板-立项拿地.doc
- 楞次定律说课汇总分钟比赛用公开课获奖课件.pptx VIP
- 人教精通版(2024)新教材四年级英语上册Unit 2 单元测试卷及答案.docx
- 基于SpringBoot的个人博客系统.pdf VIP
- 胰腺囊性疾病诊治指南(最全版).doc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