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工环填图技术交底.docVIP

  1. 1、本文档共1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及环境地质填图技术交底 本作业指导书是野外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及环境地质填图的基本操作技术,以矿区相应比例尺的地形地质图为底图进行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填图。 一、水文地质填图 (一)填图内容 1、全面收集矿区及相邻地区历年的水文、气象资料。 2、全面收集矿区前人地质资料及水文地质资料。 3、调查矿区地形地貌、含水层与隔水层、地表水体、地下水的天然和人工露头及其水化学特征、第四系松散层的形成与分布、地下水的补给、迳流、排泄条件,圈定矿区水文地质边界;调查矿山老窿分布。 (1)地貌观测。确定地貌的形态、成因类型、各地貌单元的界线和相互关系;查明地形地貌与含水层的分布和地下水的埋藏、补给、径流、排泄的关系;确定新构造运动的特征、作用强度对地貌和区域水文地质条件的影响。 (2)地层岩性观测。对沉积岩,要确定岩石名称、层序、描述组成成分和结构,划分地质年代,测定产状、厚度,圈定范围;当遇到可溶岩层时,注意调查岩溶的发育程度和规律。对火成岩、变质岩,除进行定名外,还要查出成因类型、产状和规模。对第四系地层,要确定名称、成因,描述组成成分、颜色和结构等。 (3)地质构造观测。着重观测断裂构造、褶皱构造和节理、裂隙发育规律。确定断层走向,绘出平面上的形态,划分类型,观测断层破碎带的充填物和胶结程度,确定褶皱位置、轴面、倾伏方向,绘出平面上的形迹。对裂隙、节理进行统计,并确定主要方向。 (4)地下水露头观测。地下水露头分天然露头(如泉、暗河出口、沼泽地等)和人工露头(如水井、钻孔、矿坑揭露的水等)。典型水点应在图上定位,确定地质构造部位并判别水的出流层,测定流量、水位、水温,调查环境污染状况;取样做水质分析,确定水的化学类型;对水井、钻孔按精度要求做简易水文地质试验,确定含水层基本参数,并判断其富水程度。 4、系统收集生产矿井或露天采矿场的水文地质资料。 (二)填图要求 §1 观测点与观测路线要求 观测点往往选在地貌单元边界、岩层交界、断层和井、泉等处。观测路线尽量垂直于岩层和构造线的走向以及沿沟谷的地下水露头。在测绘过程中,将点、线落于图上,连接不同点、线所圈定的地质、水文地质界线绘制成水文地质底图。 1、观测路线 水文地质填图的观测路线宜按下列要求布置:沿垂直岩层或岩浆岩体构造线走向;沿地貌变化显著方向;沿河谷沟谷和地下水露头多的地带;沿含水层带走向。 2、观测点布置 水文地质填图的观测点宜布置在下列地点:地层界线、断层线、褶皱轴线、岩浆岩与围岩接触带、标志层、典型露头和岩性岩相变化带等;地貌分界线和自然地质现象发育处;井、泉、钻孔、矿井、坎儿井、地表坍陷、岩溶水点(如暗河出、入口)、落水洞、地下湖和地表水体等。 水文地质填图每平方公里的观测点数和路线长度可按表1确定。水文地质条件简单时采用小值,复杂时采用大值,条件中等时采用中间值。进行水文地质测绘时,可利用现有遥感影像资料进行判释与填图,减少野外工作量和提高图件的精度。 表1 水文地质观测点及观测路线要求 测绘比例尺 地质观测点数 (个/Km2) 水文地质观测点数 (个/Km2) 观测路线长 (Km/Km2) 松散地层 基岩地区 1:100000 0.10—0.30 0.25—0.75 0.10—0.25 0.50—1.00 1:50000 0.30—0.60 0.75—2.00 0.20—0.60 1.00—2.00 1:25000 0.60—1.80 1.50—3.00 1.00—2.50 2.50—4.00 1:10000 1.80—3.60 3.00—8.00 2.50—7.50 4.00—6.00 1:5000 3.60—7.20 6.0—16.00 5.00—15.00 6.00—12.00 §2 地表(下)水流量的测量 2.1 堰测法 当涌水量小于10L/s 时,用三角堰;大于10L/s 时,采用梯形堰或矩形堰测量(见下图)。 测得堰口高度(h)及堰口宽度b (单位为cm),分别用下列公式计算: (1)三角堰: Q=0.014h3/2 (2)梯形堰: Q=0.0186bh3/2 (3)矩形堰: Q =0.018bh3/2 为了工作方便,以上几种堰都有专门换算表。测量时按下列要求去做: (1) 在离泉出口处不少于l~2 m 的距离上进行测量; (2) 当流量与流速很大时,让水流出一定距离进行测量; (3) 堰板要放直(不要有前后、左右的歪扭); (4) 水头高度标尺的零点和堰槛位于同一高度上,若用直尺或三角板测量水头高度,应将测尺的平面与水流方向平行。 2.2 容量法 用水桶或其它容器,按时计量测出流量,常用于流量较小的泉或民井抽水。 2.3 断面法 选择水流平稳的渠段,测定水深、流速,进而可求得

文档评论(0)

ywqa203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